最明显的一点,第五天被揍的追捕官兵们的胳膊上多了一条蓝色短丝绦,据说,这个东西就是他们的生存凭证,规则相同,撕下来就出局。这点大好。省得他们每次都费劲巴力的绳子棍子铁锹一起上,非把人揍到鼻青脸肿没有还手之力才敢坐下来和(逼)平(人)协(投)商(降)。
但事情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追捕小队在整合,死人在复活,每组搜捕人数眼见着往上加,今天最后打下的这拨,一个追捕小组的人数已经翻倍有余。
这……特么……指挥部对‘小组’这个词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太无耻了!”
“丧心病狂啊你们!”
“居然搞死人复活这套,说我们无耻,你要脸吗还?”
“卧槽,若不是你们换过衣裳诈营,你以为能赢?”
吃饭功夫,长桌旁边的两拨人还互相指着鼻子不忘骂战。打来打去,脸熟了都。
“是熊将军亲自下令的……”
“卧槽!” 夏侯拍桌子破口大骂,“还能不能玩得起了?玩不起就别玩。你们有一个营的人,包括一百骑兵,居然还搞死而复活,那我们刚刚死这仨是不是也能复活?”
“有本事去军部大佬们跟前叫,跟我这嚷嚷有什么用,你以为老子愿意伺候你这茬呢?妈哒!” 嘴角都打裂了。
生存小队再一次诈营袭营,虽然他们为自己赢得了一晚上的高床暖枕和物资补充,但这次突袭也异常惨烈,哪怕杀对手措手不及,哪怕之前计划周全,他们也终于开始有死亡了,减员三人。如果后续每次都要面对如七八十人的大队伍,他们这点人根本拼不过。
“嗷!” 沈少忽然捂着胳膊痛嚎了一声,转头一看,是太学一霸谢铭,后者正拿着一根箭矢往他胳膊上戳。
“干嘛,还带鞭尸哒?”
如谢铭预料一样,这次缴获的箭矢是特制的,箭头是糖和蜡做的,轻触即断,断了之后,里头有一股黑墨流出来能染在衣服上,是每次西山大营演练才能享用的装备,听说,做这种箭矢比做真箭矢还麻烦,这么贵的道具,如今用在他们这里?什么情况?
在座的个个堪称浑身都是心眼儿,彼此交换一下眼神,虽然不能完全领略军部大佬的意图,但这么高大上的装备用在他们这种小小的生存试炼场合,似乎,另有所指。
“我去清点装备。”水清浅二话没有起身就走。
“我们得储备点干粮了是不是。”阿财搓搓手,也转身出去了。
“我去帮忙……”
三三两两的,全忙活起来了。他们收缴了对方所有箭矢,还连夜蒸了一堆干馍和咸肉。尽管没人明说,但心知肚明生存试炼已经变味,难度骤然提升,处境只会越来越艰难。
第131章 秦王遇刺案
在秦王遇刺这件事上,姬昭完美置身事外,其他皇子兄弟就悲催了。别管刺杀是谁指使的,成功,他们乐见其成,但失败,谁也不想背锅。不想背锅就要洗脱自己的嫌疑,洗掉嫌疑的同时,如果顺手能搞掉别人那就更好了,每个皇子心里都转着各式各样的小心思,如果揪出幕后黑手,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还能顺便在君臣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皇子开掐,可不是他们几个人的事,每个皇子背后的妻族,母族,各路依附过来的人马……哪怕只是私下搞小动作,就够整个朝堂乌烟瘴气了。嘉佑帝本来就是为断了这股歪风邪气才怒下决心要严惩不贷,但看眼下这个架势,心都凉了,同时更认可快刀斩乱麻的重要性,内阁各位大佬跟官家在这件事上保持高度一致,作为真正干活的团队,他们可不希望这帮搅屎棍把屎甩得到处都是。
所以,前有圣人公开表态,后有内阁的全力敦促,经办的大官小官就兢兢业业的办差了,真要下决心查,三十几个蛮夷刺客,横跨数个州府一路吃喝拉撒的,哪里能完美避人耳目,神不知鬼不觉?生存小队被大翻身的羽林卫撵得跟兔子一样漫山逃窜的时候,久悬在帝都头顶的雷霆风暴落下来,二皇子姬明当朝揭了弟弟姬暄的短,为刺客打掩护的就是老七!
衙门查案的老手逆推刺客行踪,从南疆一路到幽州府,这帮人都有迹可寻,偏偏过了幽州之后,这三十多人就人间蒸发,再之后,一大帮刺客神不知鬼不觉的在猎场冒头犯下大案。姬暄在幽州历练两年多,幽州就是他地头,说他没有干系,谁信?
如果这不算确切证据的话,二皇子姬明手里还有一件事可以佐证。
幽州城红菇胡同有一个宅子,里面住过来历不明的彪壮大汉,满脸会带杀气的那种。虽然前些日子红菇胡同着过一场火,物证神马的是找不到了,但有不少的街坊都可以出面证明,确实有那么一伙貌似匪类出没其中。屁民没见识,究竟是一群寻常江洋大盗,还是南疆刺客,他们也不认识,所以,宅子的主人就成了关键证人,且嫌疑重大。根据衙门房屋过户的档案,屋主叫蔡忠棠,是幽州某处县城的某个小地主。
一个小地主会在这种地方买宅子,会给这样一些凶人住,也许只是养了打手什么的,证据不足为凭,可如果这个小地主有个嫡亲的妹子进了魏王的后院做妾,小地主本人也在魏王后院儿里混上比较得意的副管事,这事就太值得琢磨了。那副管事目前处于失踪状态,他乡下老家也据说遭过匪,一夜之间人去屋空,家财散尽。
玄妙了吧。
这件事到此,都没扯到秦王被刺杀的事件上,姬明在大朝会上洋洋洒洒表演了一上午,首席大律政官压根没表态。说那么多,没一条实锤证据,演得再真,也不予采信,这就是律法。石恪可以油盐不进,对于别的内阁大臣和朝臣来说,有没有证据都不重要了,这种事本来也不求实锤,有动机,有因果,有嫌疑,这个锅,魏王十有八、九是背定了。就是官家的脸色不太好,好像并不认同的样子。唉,官家又心软了。大家会这么想。也是呵,如果没有秦王殿下珠玉在前,以魏王殿下的名声、能力、支持者,他不是没有那个机会的。
“不是老七。”下了朝,转身嘉佑帝就把姬昭叫过去,父子私话。
姬昭点点头,“我知道了。”没有追问,没有疑惑,也没有辩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