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给他盖好被子,回道:“世子您就放心吧,宫里、丞相府还有护国寺那边都专门派了人去送的。”
“那就好。”宁书珩这才安心睡下。
此时的褚毓还以为自己是唯一一个收到宁书珩节礼的人,守岁结束后还让福泉把兔子灯好好收起来。
直到第二日安阳公主来找他,带上了宁书珩送她的小狐狸灯,褚毓才得知原来自己竟然不是独一份,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吃味。
开春之后,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农民忙着播种,朝廷的春闱也要开始了。
景宁侯夫人也收到了二房的回信,信上说了他们不日就会进京。因为宁家二老年纪大了,也不放心他们待在云平县,所以会把他们一起带过来。
景宁侯夫人有些不悦,不是她不孝敬公婆,主要是宁老太爷和老夫人看他们大房不顺眼的很,等他们进了景宁侯府,怕是没有安生日子过了。
不过她也不能阻止他们进京,否则一个不孝的罪名压下来,景宁侯府也会受到连累。
周文清为了能在会试夺得名次,可谓是废寝忘食。景宁侯夫人有意帮他,还会把他写的文章和策论寄到青阳,让徐老太傅指点指点他。有名师教导,周文清也算是进步神速。
好不容易到了会试,周文清看了看题目,问的是关于民生和治灾方面的内容。巧的是这两个题目周文清恰好跟徐老太傅讨论过。他谨慎的答完题目,将答案工整的誊抄下来交上去后这才放下心中大石。
褚毓自当政以来,对于选拔官员最看重的就是做实事的能力,反而对文采这方面看得比较松散。
底下的官员也都知道他的性子,在判定名次时主要也是看考生所写方案是否行得通,有没有作用。对于那些辞藻华丽,但内容十分空泛、不切边际的文章自然是落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