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直到此时,大明朝都没有进军半岛的想法,可每年的粮食支援,武器支援,那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这跟当年支援朝鲜不一样。
缅甸东吁王朝现在正是缅人最为强大的时期。
大明朝要是不给些好处,这些土司小迷弟,会选择朝着缅甸投降。
不过,也是因为这十年间,在朱翊钧的意志之下,此时的缅甸东吁王朝并没有统一南北。
可以说,大明朝的东西南北,在过去的一年,都有战事。
朱翊钧也明白,这暴君的名头,自己是背定了,甩都甩不掉,根本就不需要文官们抹黑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股因文官们“短视”而升起的烦躁,沉声道:“朕知道。所以,轮换驻军之事,要尽快提上日程。”
“朕会让戚继光拟个条陈上来,第一批出征的将士,当优先轮换回国休整、受赏。”
“调四川、湖广等地尚未经历大战的卫所兵,逐步前往倭国接防。要让将士们知道,朕不会让他们永远戍守在海外蛮荒之地。”
“陛下体恤将士,乃国家之福。”张国之适时地奉上一句。
朱翊钧点了点头,话锋一转,目光重新聚焦在张国之身上,带着一种筹划已久的锐利:“倭国新附,情况复杂。那些投降的大名、武士,表面顺从,心底如何想,难以预料。”
“还有当地的豪族、百姓,语言不通,习俗各异。仅靠明面上的官府治理,只怕力有未逮,容易被蒙蔽。”
他身体前倾,语气变得郑重:“张卿,朕有意,让你在锦衣卫体系内,另设一专门针对倭国及未来可能新附之地的机构。名称嘛……就叫‘保密监’。”
张国之精神一振,凝神静听。
他知道,这是皇帝要对那片新土地施加更深层次控制的信号。
朱翊钧继续阐述他的构想:“此保密监,设于倭国主要城埠,如京都、江户等地。”
“它需具备双重隶属,一方面,受未来设立的倭国总督或巡抚节制,协助其稳定地方,探查不法,另一方面,其核心人事、机密情报,直接对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负责,可密折直奏于朕。”
他顿了顿,强调道:“它不仅仅是一个情报组织。”
“朕要赋予它更大的权责——独立的司法审讯权,对涉及谋逆、通敌、大规模骚乱等重大案件,有权直接缉拿、审讯,还要拥有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规模要大,人员要精……”
小主,
说到武装力量的构成,朱翊钧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底层人员,可以大量吸纳倭国的浪人、足轻,许以钱财、地位,让他们去对付他们自己人。”
“以倭制倭。”
“中下层军官,可从朝阳省中选拔,他们熟悉倭情,又非倭人,便于掌控。”
“高层骨干和监军,则必须由我大明锦衣卫的精干人员充任,确保绝对忠诚和指挥权不旁落。”
他看向张国之,目光灼灼:“此保密监,要成为悬在倭国那些潜在不安分者头顶的一把利剑,也要成为朕和朝廷洞察倭国真实情况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