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滑迁的求救信送到申六手中,申六并没有立即出兵相救,而是将其转送到了浮台城请示。
“将军为何不出兵相救?是因为滑迁之前污蔑将军吗?”申六身边的一位小将问道,语气之中似乎带着些许质问。
申六闻言,并没有生气,而是缓缓说道:“是也不是!”
“将军何意?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为何如此说?”小将很是不解。
申六转身盯着身边的小将,若是一般人自然不敢这么跟申六说话,申六看向这位小将,眼中满是溺爱。
上前拍了拍小将的肩膀,申六缓缓说道:“你无非是责怪本将不顾大义,公报私仇,但是你错了,本将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那将军为何还要向浮台城上报?将军应该比末将更懂得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
若是我们不立即出兵,滑迁将军大军很有可能就此覆灭。”一旁的副将劝阻道。
“此战滑迁若败,皆是他咎由自取,若是他不写那封信,本将此次会毫不犹豫的出兵。
可他那封信已经引起了陛下的猜忌,我若是直接出兵相救,便是坐实了我与滑迁有所勾结。
我疾风军只忠于皇权,乃是保全我丹霞千秋万代的依仗,我疾风军绝对不能做出让皇权猜忌的事。”
其实申六心中比任何人都想去救滑迁,因为他清楚,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滑迁是不会轻易向自己求援。
小将面露愧疚之色,说道:“将军,是末将鲁莽了,末将只想着救援友军,却忽略了陛下的态度,险些误了大事。”
申六摆了摆手,说道:“无妨,你心系战事,一心为公,这并无错。只是这朝堂局势复杂,我们行军打仗之人,也不得不小心谨慎。”
很快,申六边收到了浮台的城的回信,命其不得擅自行动。
申六看着手中来自浮台城的回信,心中五味杂陈。
那简短的 “不得擅自行动” 几个字,如同一道沉重的枷锁,牢牢束缚住了他救援滑迁的念头。
他长叹一口气,将信件缓缓放在桌上,目光望向远方,似乎能穿透重重山峦,看到滑迁军队此刻在山林中艰难挣扎的模样。
与此同时,在山林中,滑迁的军队处境愈发艰难。
山林中的食物和水源有限,士兵们饥肠辘辘,士气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