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欢喜VS遗憾

重生大明1635 蜀中侠 1731 字 1天前

接下来的文学、医学、农学考试,与前面三科大差不差。

学子们得益于有前面的应试者,了解了当中一些题目和相应心得,一副摩拳擦掌,誓要比之前三科的人更加优秀。

然而,结果却完全两回事。

国文试题根本就不一样,作文题目也叫《分地于民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很多学子释然了,想想朝廷哪会傻到让他们做同样的题,实在是太过异想天开。

而且国文B卷比A卷更难一些,主要基于本次有文学科考生,自然得增加难度。

不过一切都还好,除了作文需要自由发挥外,前面的题大多数都会做。

第二场与前三科大相径庭,都是针对本专业相应试题,第三场同样为半论文形式。

文学科的刘同升、陈之遽、赵世春、徐寄等人挥毫如雨,将心中抱负一一道出。

尤其身为徐弘祖长子的徐寄,两父子同时入京会试,父亲考过天文地理科后感觉良好,他考文学科也不甘示弱,下定决心要给徐家夺得荣耀。

文学科就专业性来说并不强,也是过往读书人擅长的领域,大家不约而同把论点都集中到了治国与教书育人上。

医科考生张志聪、喻昌、傅山等人,把对中医的专攻写了出来。

有人甚至列举药方,证明他治好了什么病症,患者在治疗阶段的各种反应等等。

而农学科方面,年轻考生张履详写到,他通过多年研究发现,用牲畜粪便进行发酵其肥力更佳,还会减小对农作物的伤害。

粪便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气体,于人体有毒,遇火会发生爆炸,清掏发酵池时一定要通风数日后方可进入。

另一南方考生陈淏子,论述了他培育各种树木花卉的相应心得,列出他对不同品种柑橘借株而生的全过程。

此考生将这种技艺称之为“移花接木”,缔造出华夏有史以来首例嫁接技术。

......

今年春闱空前热烈,却也较过往大幅度缩短了周期。

六个专业笔试仅用三天便全部完成,就剩下十三至十五日的兵科场地考试了。

这回兵科同样前所未有,达到四千人参加,在各科中仅低于文科,居报考人数之二,可以看出大明学子对兵事的积极向往。

......

“孩儿拜见父亲大人!”

出贡院回到客栈的徐寄向徐弘祖作揖,旁边还有好几名并不认识的人,看起来都是进京学子。

“考过了?感觉怎么样?”

徐弘祖一脸风轻云淡,带着和蔼问向儿子。

“回父亲,尚可,然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哈哈哈,无妨无妨,事在人为!

为父给你介绍一下,这位贤弟叫李信,这位叫雷发达,这位小贤弟叫作方以智......”

“徐寄见过各位,有礼了!”

“徐贤弟客气!”

“......”

几人客套一番,讲究着最基本的读书人礼仪。

大家与徐弘祖先认识,两父子同时在场于辈分上还真不好称呼,不过彼此都是同科考生,以兄弟相称并不违和。

“霞客兄,你父子二人同科会试,自古以来极其罕见,必成为世间美谈矣!”

徐弘祖,字振之,自誉雅号霞客。

“李贤弟谬赞,徐某一生放荡不羁,钟情于地理探险,梦想走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