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遂,在东汉末都没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更遑论于全史人物乱入之时。单论能力,他其实无关紧要。
可谁会觉得自己麾下人才多呢?李世民渴望出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盛大局面,求贤若渴的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贤才。
你两面三刀、野心勃勃,无所谓,这不刚投降我,还没整出啥乱子吗?我自认能压住你,你有本事的话就在我手底下为自己创造出可以造反的条件。
我李世民不仅不会让你创造出这些条件,还会一步一步地折服你。在我手下,你迟早会认识到你我之间的差距,最终俯首臣服。
毫无疑问李世民有用权谋玩死韩遂的能力,但他不想这样。人才既至,当施以恩义,驱使其为我效力,而非猜忌试探。
白眼狼固然是养不熟的,但你韩遂有能力反我吗?御下不足乃君主之过也,我李世民还压不住你韩遂一个投降以保全性命的丧家之犬?
自信豁达的李世民决定坦然接受韩遂。他想任命韩遂为凉州刺史,借助他在羌人中的威望与完颜雍一同安定地方。
没有试探,没有挂虚职式的“明升暗降”,大大方方地授予你实权。
历史上君王无数,御下手段各异,由其本人的性格底色、能力大小直接决定。
李世民坦荡,刘备同样十分坦荡,这方面上两人具有共同点。
不可否认像曹操那样使用权谋的确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亦不否认历史上的曹操很好地压制了手下,但站在手下的角度讲,他们是希望跟随一个推心置腹、坦坦荡荡的主公,还是希望追随一个阴鸷好杀之人,结果一目了然。
当然即使是拼了命的硬吹,刘备的能力、影响力都不足以碰瓷李世民,这里只是说两人的性格中的这么一个小方面有共同点。
而就是刘李这么一个小小的共同点,刘李曹在这么一个小方面上的差异,就决定了三方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
最后,李世民一锤定音,委任韩遂为凉州刺史,肩负保境安民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