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此事,满朝文武不知道劝了皇上多少回,要他从皇室里选一个人,立为储君。
作为一国之君的赵祯,也为此苦恼不已。
觉得自己尚年轻,身体也还行,未必就不会生龙子。
作为穿越者的包拯,当然明白大宋的历史走向。
历史上的赵祯,的确没有儿子。
而将濮王赵允让之子赵曙,过继给了曹皇后当养子,是为宋英宗。
但是个短命鬼,才当了四年的皇帝,便一命呜呼了。
之后宋神宗继位。
虽然也是个明君,可惜能力不行,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
而变法的同时,却又没有坚定的决定,国家政令朝令夕改,使得民不聊生,国家一片混乱。
倒不是包拯不欣赏王安石,以前还挺崇拜王安石的,是个奇才。
只不过性格太执拗,不会用人,使得一场好好的变法,硬生生演变成了朝廷对百姓的收割。
这样的变革,包拯宁可不要。
变还不如不变!
“陛下,臣何时骗过您?陛下服下之后,若没有臣所说的效果,可斩臣的脑袋!”
瞧着包拯信誓旦旦的样子,赵祯迟疑了一下,笑道:“包卿言重了!”
既然包拯一片好意,他也不便推却。
哪怕丹药没有效果,他也不至于把包拯给杀了。
至少包拯是绝对不会谋害他这个皇帝的。
陈琳随即从包拯手里接过丹药,小心翼翼地呈递在皇上面前。
赵祯接在手里,仔细端详了片刻,随后揣进口袋里:“包卿,此药若当真有用,朕重重有赏。”
“谢陛下,不过赏赐就不用了!陛下对臣的赏赐已经够多的了!”说完,包拯随即喊了一声,“陈公公。”
“包大人!”
“这是送您的。”包拯又取出一枚丹药,不要钱似的乱送。
没办法,身在朝堂,人情世故必须得做足了。
尤其是皇上身边的人,看似不起眼,关键时刻可能就能成为你的救命稻草。
而且,从包拯做官以来,每次遇到危险的时候,陈琳都会在皇上身边说好话,救过包拯不知多少次。
这个恩情,包拯一直铭记在心。
一枚小小的丹药,不足以回报陈琳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