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制度决定了文明高度

看着朝堂之上再度变成菜市场,赵祯也颇感无力,沉默了良久之后,方才表示:“包卿,朕限你十日之内,拟定出具体条例。”

作为一国之君,赵祯内心深处的确深受包拯的触动。

尤其是包拯提及平民百姓无处申冤,被逼违法犯罪,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正义若不能得到伸张,那么百姓除了杀人、报复,乃至造反,的确没任何出路。

啊……

百官更是目瞪口呆。

皇上不会真听包拯的吧?

一个个心里叫苦不迭,感觉他们的天要塌了。

包拯嘴角却勾起了一个浅浅的弧度,朗声回应:“臣遵旨!”

“不可啊陛下!”群臣纷纷劝谏。

可赵祯压根没有理会,起身道:“散朝!”

包拯和范仲淹回到中书省。

范仲淹这才开口道:“包大人为何突然想着修改国法?”

包拯道:“相爷,朝堂之上,下官已然说得清楚。相爷出身寒微,理应最清楚底层百姓生存之艰难。”

“若是遇到一个好官,尚能伸冤。”

“若遇到脏官、贪官,与地方势力沆瀣一气,平民百姓遇到不平之事,被欺压,又该找谁去申诉?”

“所以,朝廷不能仅凭道德去约束官员,而是要靠律法。”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首先靠的是经济,第二是军事,第三便是制度。”

范仲淹眼睛微眯,制度两个字让他感到一丝新奇,却没有打断包拯。

“制度并非一成不变,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乃是制度所决定!”

“唯有顺应天意人心的制度,才能让国家真正的强大起来。”

范仲淹倒抽了一口凉气,只觉受益匪浅。

和包拯交往多年,范仲淹总以为自己足够了解包拯。

可每一次,包拯似乎都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