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督军团集聚京师

段祺瑞认为参加世界大战,加入协约国阵营。不管段祺瑞想要借此实现的个人政治意图到底是啥,单说这参战选择,真不能算错。如果打开历史天眼,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都站队正确,确实是侥天之幸。如果说二战是被动选择正确,那么一战确实是主动选择正确。

而黎元洪反对参加世界大战,其实也有足够的理由。毕竟他反对的是参战,而不是要加入同盟国阵营。这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即便参战也只能是仆从国的身份,属实没啥排面,可能会吃力不讨好。而且参战之后,必然会对德宣战,与日本成为了队友。而德国这时候算是对华友好,方方面面的都挺支持中国。日本却是狼子野心,与其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一个整不好就会被日本把山东坑走。

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所以,黎元洪在这个问题上绝不是孤家寡人,而是颇有拥趸,特别是社会舆论界,当时顶级意见领袖丁佛言就是其中代表,他们在大报纸上把段祺瑞骂得狗血喷头。

段祺瑞气得鼻子不知道歪了多少回,却也无可奈何,既没有派遣军警上门带人,也没有封杀。

最后痛定思痛,索性以牙还牙,自己也办了一个《公言报》,专门骂黎元洪。

一时间舌剑唇枪。

没用多久,画风就不出意外的整歪歪了,开始往下三路招呼,这边说段祺瑞好色扒灰,白昼宣淫;那边说黎元洪阴重不泄,萎而不举。

府院之争竟然演化为花边新闻,以至于每个洋车夫都能整两句荤的。

于是段祺瑞就感觉有些不对路。

与大傻子争辩,他就会把人拉到智商五十以下的区间,然后用他的成熟经验纵横捭阖!

而且最近黎元洪又与关外的那个搅屎棍眉来眼去,使得段祺瑞颇有一些心神不宁。

于是,段祺瑞感觉不能再耗下去了。

遂另辟蹊径,对黎元洪发起战略上的主动进攻。

而这个蹊径就是召集全国军事会议,名义上是讨论裁兵节饷,但是很快就宣布与讨论外交的会议合并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