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的任务,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忙碌,已经渐渐告于段落,大量的运兵卡车纷纷离开了灾区核心地带。
最为严峻的时间,军人冲锋在最一线,尽可能在黄金七十二小时之内,最有限的时间,抢救尽可能多的伤员。
但死伤依旧是无法控制的,在七十二小时之后,抢险队伍的营救能力,其实就已经微乎其微了,大部分的部队官兵负担起清理障碍工作,抢修有价值的建筑,类似桥梁、信号基站之类的关键性建筑。
保障了后方的运输通畅,恢复了一部分的通讯。
随后在专业的救援团队纷纷赶到之后,部队逐步将后续的工作缓慢的转交,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了军车,趁着夜色悄然离开了这片灾区。
留下的大部分隶属防化团,需要控制灾区的防疫卫生工作,另外还有一些工兵团的专业战士,这帮哥们儿可不只是会布置地雷或者挖地雷,只会这两样的工程兵完全是不合格的工程兵。
修桥补路、架设舟桥、保证部队机动力量的同时,还能完善临时营地的供水等等基础设施。
可以说,这一次的抢险救灾任务当中,工程兵的工作效率和能力,那是当之无愧的位列前排。
剩下的也就是地方抽调的军区医院来的医疗工作者,临时组建的野战医院还在不间断的忙碌,以及各部队所提供的后勤保障,以及成建制的炊事班成员。
这基本上都是第一批进入灾区的,可能他们也将是最后一批离开灾区的士兵。
温涵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休息了三天,严格来说,从完成伤口处理之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铁路,在得知袁朗已经带领三大队即将抵达火箭基地的消息之后,也就算是彻底放心了。
之前还担心,蜂毒小队能否扛得住这种超长时间的作战。
现在看来,留给那些境外分子的时间属实不多了,要是没猜错的话,这帮女兵应该就是进入战场打前站的。
在袁朗和三大队赶到战场之前,她们或许会忙碌一段时间的,随着时间越加紧迫,境外分子或许会将进攻打的更加急切。
可大范围的空投一旦进入战区,三大队一路铺开,这些人就在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老A一向不是以突击队见长的,之所以组建突击队,也是为了行动快捷,更加灵敏的快速反应部队确实有需求。
真的要开战,完全要看战场需求进行选择,可以大队进入的情况下,那绝对不会让一个中队出发。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A尽可能会选择打富裕仗,抠抠搜搜的那是穷怕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温涵这才找了一个帐篷,轰轰烈烈的睡了一觉,一觉睡了三个昼夜。
第四天的晚上才醒过来,摸着已经干瘪的肚子,不禁替高城默哀了三十秒。
他这个媳妇儿医术确实精湛,但是医术之外貌似就没有别的能拿得出手了,做饭就好像做法一样,没办法看更没有办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