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里面,真正爱国的人有不少,而且行动方面,人家也是一以贯之的。
但大部分没什么立场,墙头草都算是夸奖了,毕竟墙头草来回倒是因为有风吹过,而这部分人来回倒,纯粹是因为想要赚钱。
说白了,被自由总会和湾湾当狗一样训,他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偏偏为了肉骨头,还得配合对方的演出,尾巴必然要摇的和电风扇一样快才行嘛。
这玩意,放在后世,但凡有分析能力的人,都能看的清楚。
张红旗从来没觉得这帮人有什么高大上,就是因为这个。
拍电影,人家确实有本事有能力,扯其他的就未免有点自作多情了。
乃至于,张红旗压根就没有眼下普通大众对香港特有的滤镜,所以写起本子来,压根是不虚的。
当初张红旗就告诉刘浩和王先农不要对香港电影圈子乃至整个岛的纸醉金迷有什么滤镜,更不要认为他们有什么先进性。
半封建半殖民地区域,哪里来的先进性?
无非是国家需要,地理位置凑巧罢了,真以为全是自己能干啊?
可也正是这种环境下,长城影业以及其他两家中资电影公司,生存环境可想而知。
他们是左派,要被港英政府、资本家、右派这些瘪犊子围攻的,但凡有点名气的演员,除非是铁了心投左派的,其余都不敢和这三家公司合作。
接受片约,参与电影拍摄之类的,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
敢参演,就要被自由总会封杀,电影公司为了湾湾的市场,那是指定把不听话的明星抛弃的。
这里头,大部分人都是生意人,一切以利益为先,他们自己拍电影,不也有内心剖析的台词吗?
我也可以爱国啊。
对于长城影业来说,想要开拓海外市场,想要把手里的电影卖出去,除了同样瞄准周围的东南亚市场外,能冲一把欧美市场,自然是最优的选择。
如果成功,其背后蕴含的意味,远远不只是赚了外汇那么简单。
一帮香港电影人陪着湾湾的自由总会过家家扮小丑,时不时得掏腰包上供,偶尔还要被喂一嘴屎,怎么可能没有怨气?
但对市场的依赖,让他们捏着鼻子也得忍受这一切。
香港电影人也想冲欧美市场的,也想打入好莱坞的,可惜,收获寥寥,甚至赔的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