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禅锋出鞘

长江之畔,秋风萧瑟,残阳如血。宋徽宗赵佶站在临安城外的孤峰上,身披一袭素白僧袍,手持一柄古朴的禅锋剑,剑身刻满梵文,隐隐透出一股肃杀之气。他的目光深邃如渊,望向远方,仿佛穿透了层层云雾,直抵贺兰山的深处。

“陛下,展将军已率军北上,贺兰山一战,胜负未卜。”身后,一名身着灰衣的老僧低声说道。他是赵佶的贴身护卫,法号慧觉,曾是少林寺的高僧,如今隐于江湖,只为护佑这位出家皇帝。

赵佶微微颔首,手中的禅锋剑轻轻颤动,剑锋在夕阳下泛着冷冽的光芒。他虽已出家,但心中依然牵挂着大宋的江山。贺兰山一战,关乎国运,他不能坐视不理。

“慧觉,你可曾想过,朕为何要出家?”赵佶忽然问道,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

慧觉沉默片刻,缓缓道:“陛下心系天下,出家为僧,或许是为了寻找一条救世之道。”

赵佶轻笑一声,摇了摇头:“救世之道?朕出家,不过是为了逃避罢了。逃避那无尽的权谋纷争,逃避那无法挽回的江山倾覆。可如今,朕发现,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贺兰山一战,朕必须亲自出手。”

慧觉闻言,眉头微皱:“陛下,您已出家,若是再涉足江湖,恐怕会引来非议。”

赵佶目光一冷,手中的禅锋剑猛然出鞘,剑光如电,直指天际:“非议?朕早已不在乎。这柄禅锋剑,乃是朕出家时所铸,剑锋所指,便是朕的心之所向。贺兰山一战,朕必须亲自前往。”

慧觉见状,心中一震,知道赵佶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只是默默退后一步,双手合十,低声道:“阿弥陀佛,陛下既然已下定决心,老衲自当追随。”

赵佶收起禅锋剑,转身望向慧觉,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慧觉,你随朕多年,朕知你忠心。此次贺兰山之行,凶险万分,你可愿与朕同行?”

慧觉微微一笑,道:“陛下有令,老衲岂敢不从?”

赵佶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道:“传令下去,即刻启程,前往贺兰山。”

赵佶与慧觉一路北上,沿途所见,皆是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金国的铁骑肆虐中原,大宋的江山岌岌可危。赵佶心中沉重,手中的禅锋剑也愈发冰冷。

“陛下,前方便是贺兰山了。”慧觉指着远处连绵的山脉,低声说道。

赵佶抬头望去,只见贺兰山巍峨耸立,山间云雾缭绕,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他心中一动,忽然想起了展云翔。展云翔是他亲自提拔的将领,此次北上贺兰山,肩负着寻找龙脉的重任。不知他是否已经找到了地宫?

“慧觉,我们加快脚步,务必在展云翔之前赶到地宫。”赵佶沉声道。

慧觉点了点头,两人随即加快了脚步,直奔贺兰山深处。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抵达贺兰山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一支金国的骑兵部队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骑兵部队的旗帜上,赫然绣着完颜宗望的族徽。

“是金国的黑水骑!”慧觉低声惊呼。

赵佶目光一冷,手中的禅锋剑微微颤动,剑锋直指前方:“黑水骑?来得正好,朕正想会会他们。”

慧觉见状,急忙劝阻:“陛下,黑水骑乃是金国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我们不宜硬拼。”

赵佶冷笑一声:“硬拼?朕自有分寸。”

话音未落,赵佶已纵身跃起,禅锋剑出鞘,剑光如虹,直扑黑水骑而去。慧觉见状,只得紧随其后,手中佛珠飞舞,化作一道道金光,护住赵佶周身。

黑水骑见有人突袭,顿时大乱,骑兵们纷纷拔出弯刀,迎击赵佶。然而,赵佶的剑法何等精妙,禅锋剑所过之处,骑兵们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

“杀!”赵佶大喝一声,剑光如电,瞬间斩断了数名骑兵的头颅。黑水骑虽勇,但在赵佶的剑下,却如同蝼蚁般不堪一击。

慧觉见状,心中震惊不已。他虽知赵佶武功高强,但没想到竟如此厉害。黑水骑在金国威名赫赫,但在赵佶面前,却毫无还手之力。

“陛下,小心!”慧觉忽然惊呼一声,只见一名黑水骑的将领手持长矛,直刺赵佶的后心。

赵佶冷笑一声,身形一闪,禅锋剑反手一挥,剑光如电,瞬间斩断了那名将领的长矛,紧接着,剑锋直刺其咽喉。将领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随即倒地身亡。

黑水骑见状,顿时士气大挫,纷纷溃退。赵佶收起禅锋剑,冷冷地望着溃退的骑兵,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长江之畔,秋风萧瑟,残阳如血。宋徽宗赵佶站在临安城外的孤峰上,身披一袭素白僧袍,手持一柄古朴的禅锋剑,剑身刻满梵文,隐隐透出一股肃杀之气。他的目光深邃如渊,望向远方,仿佛穿透了层层云雾,直抵贺兰山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