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临安血诏

钱塘江的潮信撞碎临安城门时,赵佶在六和塔顶闻到了熟悉的龙涎香。

十八年前他南巡至此,曾在此塔题写"吴越江山"四字。此刻金钩铁画的匾额上,却溅着新鲜血渍。杨惊鸿银枪挑开第九具黑衣刺客的蒙面巾,露出的竟是御前侍卫统领张俊的脸!

"连殿前司都成了秦桧走狗。"赵佶剑指东南,暮色中的皇城轮廓犹如盘踞的巨兽,"今夜子时,凤凰山必有血光。"

江风送来急促的马蹄声。三百背嵬军铁骑冲破夜色,当先将领高举的鎏金令牌上刻着"御赐岳"字。杨惊鸿瞳孔骤缩——这是岳家军独有的勤王令,持令者本该是二十年前战死的岳云!

"将军且慢!"

银枪横扫,击飞三支狼牙箭。那将领掀开面甲,右颊十字刀疤在月光下狰狞如蜈蚣:"杨姑娘不认得张某了?鄢陵城头并肩杀金狗时......"

话音未落,六和塔檐角铜铃骤响。赵佶龙泉剑出鞘三寸,剑气震落七枚透骨钉——钉尾系着的素绢上,赫然是宋高宗赵构的笔迹:"速至净慈寺"。

净慈寺的晚课钟声带着血腥气。

赵佶踏过十八罗汉殿的断肢残骸,在释迦牟尼像前驻足。佛像掌心托着的不是莲花,而是颗仍在跳动的人心。杨惊鸿以枪尖挑开供桌黄幔,桌底暗格中躺着半枚虎符——与柔福帝姬当年所持正好吻合。

"官家果然守信。"

阴影中走出个戴青铜傩面的老僧,手中禅杖挂着十二颗骷髅头。赵佶认出这是大理寺地牢独有的九转锁魂链,二十年前用来锁拿梁山好汉的刑具。

老僧突然挥杖击地,地面青砖应声翻转。三百具身披金国铠甲的尸体破土而出,咽喉皆插着御制箭矢。赵佶剑眉微挑——这些分明是三月前北伐阵亡的韩家军!

"韩元帅的头颅,还在金兀术帐中当酒器。"老僧掀开傩面,露出张被烙铁毁去的脸,"而官家却在灵隐寺参禅!"

杨惊鸿银枪突刺,却被禅杖格开。枪杖相击的火星照亮佛龛,龛中《金刚经》突然无风自动,经文字迹化作利刃袭向赵佶面门!

子时的更鼓惊飞栖霞岭的夜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