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庞大到足以撑爆任何一个普通人的意识。但韦东奕承受住了。他体内那海量的、来自不同文明的回响数据,此刻成了一个缓冲区和对照库,帮助他分类、理解、吸收着星痕文明的遗产。
他明白了这些石碑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墓碑,更是信标和传承。它们散布在灰烬维度,微弱地散发着回响,等待着能与之共鸣的、继承了“星火”遗志的存在。
这座主碑,是信息的核心节点。
随着信息的吸收,韦东奕那微弱的【回响引擎】开始自发地优化、重组。星痕文明对能量和空间的精妙理解,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能量汲取和转化效率!更多的能量开始涌入体内,伤势的修复速度明显加快,甚至干涸的力量核心也似乎得到了一丝滋润。
更重要的是,他从星痕文明的知识中,找到了关于这片灰烬维度、关于园丁与归档者、甚至关于基膜和律法的更多碎片化信息!这些知识虽然不完整,却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认知,许多之前的谜团有了模糊的猜测方向。
就在他沉浸于这意外的收获时——
方尖碑的信息流突然发生了异常波动!
一段被加密的、深藏在信息流最底层的、似乎连星痕文明自身都未能完全破译的隐藏数据包,因为韦东奕体内【谬误之种】那独特的悖论特性,被意外地触发、解密了!
数据包的内容并非星痕文明的历史,而是一段极其古老的、似乎记录于“星火计划”诞生之初甚至更早时期的……观测日志!
日志的视角超然、冰冷,带着一种非人的客观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它记录的不是文明兴衰,而是……对宇宙底层规律稳定性的长期监测数据!
日志显示,在极其漫长的岁月里,宇宙的底层数学结构(基膜)正在发生一种极其缓慢却不可逆的“僵化”趋势。这种“僵化”导致宇宙的物理常数越来越趋向固定,可能性逐渐收敛,熵增定律愈发绝对,最终必然导向热寂归墟。
而“园丁”的修剪、“归档者”的优化、乃至“微光之心”的静滞协议,在日志的视角下,并非原因,而是这种底层“僵化”趋势在规则层面的体现和执行工具!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加速这种“僵化”,以某种方式“规范”宇宙走向“预定”的终局!
日志最后一段,只有一个冰冷的疑问句,仿佛最高级别的警报:
【‘律法僵化’加速。‘源头’活性持续降低。是否启动最终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