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镜头补拍

赵非取下摄影机,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对王轩说:“行啊轩子,你这节奏拿得准。”

周训走过来,脸上还挂着未褪去的情绪,语气带着认真:“刚才你让我不要外化反应,确实对了。那种压抑更真实。导演你抓得很准。”

黄博咧嘴一笑:“我这角色太省劲了,连咳嗽都被砍了。”

王轩拍拍他的肩:“博哥,省劲才对。观众一开始看你,觉得你就是个老实人。以后你再有情绪才会有对比。”

整个片场的气氛慢慢热烈起来。

之前没和王轩合作过的场务、灯光、群演都在低声议论:这个年轻导演,确实懂戏。

赵非在心里暗暗点头——能把演员调动到这个程度,还敢用长镜头,细节把握得这么准,不容易。

当然,仅仅是拍摄这么一个镜头肯定是不够的,还得补拍全景和特写,毕竟电影是只有一个机位,还得是赵非来拍。

解释一下为什么电影非得只用一个机位拍摄,为什么不像电视剧拍摄那样多机位同时进行。

电影强调“镜头语言”,每一个镜头都要考虑构图、光线、景深、演员调度。

一个机位拍摄,导演和摄影指导能精准控制画面的艺术效果。电影常常需要大规模布光,多个机位会互相干扰(比如A机的机位会拍到B机的灯)。

电视剧之所以多机位拍摄,其实就是为了省钱。

并不是不想单机位拍摄,而是预算没那么多。

补拍一:特写机位(周训)

王轩站在摄影机旁,身体微微前倾,对赵非低声说:“刚才长镜头把整体氛围交代清楚了,但我还想要林晓桐的特写。她的情绪要更靠近观众,汗珠、呼吸、眼神,都要看得清清楚楚。”

赵非抿了下嘴:“行啊,手持推近,近到能看到她眼皮的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