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医院动工了

黄不凡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卫生院扩建的事这么快就开始了。闫书记离开的第三天,工程队就正式入了场。

卫生院临时搬到了公社大院里,原来的那几间土胚房瞬间被拆成平地,几十个全劳力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工程队就是区里的建筑队,却只来了三个真正懂技术的人。至于其他干重活的劳力,基本都是沂溪公社各个大队的社员。

大家听说上面要扩建卫生院,自告奋勇报名来做事。

因为这次疫情里,只有沂溪公社得以幸免,乡亲们都知道这是黄不凡的功劳,于是就主动来帮个手。

这个年代的农村基建没有那么严格,平整好场地就开始挖地基,地基里全部用石头砌一道墙,石头墙上抹一层水泥就可以砌砖。

门框和窗户都是木头做的,也就需要大量木匠和泥水匠。

在十几个大队支书的发动下,每天都有几十个人来工地干活,一栋两层的红砖小楼,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不到就建了起来。

三月底,沂溪卫生院正式搬进新大楼,这也是沂溪公社第一栋全红砖结构的建筑。

以前的朱场长、现在的朱书记还想搞个开业仪式,却被黄不凡一句话给打消了念头:

难道你还想敲锣打鼓给卫生院开张,挂个“生意兴隆”的牌子?

前一世,黄不凡经历了好几回这类的笑话,虽然现在还没有网络,信息远没有将来流畅。但如果真的发生了那种事情,保守估计,沂溪卫生院至少会成为全地区的笑柄。

最为扬眉吐气的当属高俊人,去年还是每天提心吊胆、经常被人揪去批斗的“黑五类”,因为这场疫情有功,马上成了正式医生。

在这个年代,能够如此轻松由黑转红的例子不说独此一例,放在全国都不多见。

高俊人心里很感激黄不凡,知道自己这一切都是沾了他的光。

可他也是个有傲骨的人,不会说什么肉麻的感谢话,只是主动担当起门诊医生的担子,尽可能让黄不凡轻松一点。

可黄不凡并不领情,依旧每天连轴转,既要监督二期扩建的工事,又要琢磨去哪里找人手,还经常要陪着高俊人看病。

挂名是跟师傅“学习”,其实也算是在旁边把把关,唯恐高俊人出现误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