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玉明眼里,自己这个大哥没有读什么书,但这几年就是表现出非凡的本事。
不但医术高明,连交际手腕也出色,县里、地区甚至省里都有熟人。
毕竟是自己兄弟,黄不凡不想让他太依赖。
于是叹口气说道:“县里的话,有闫书记李主任这些老熟人,还有几个局长帮着说话,估计不会有太多阻力。
但是地区的话,我们不能有太高的期望,尽量还是让姚厂长去跑上面的手续吧。”
黄不凡还是没有明说,比如朱书记的事,比如自己和陶主任之间似乎存在的问题,现在说的话还有点言之过早。
黄玉明见大哥这么说,赶紧附和:“好,那就按照你说的办。”
最后,黄不凡还交代他,大队的事可以慢慢开始放点手,要开始培养几个信得过的人。
既然挂了公社副书记这个头衔,那就尝试着多考虑其他几个大队。就像水泥厂扩建一样,不管是基建还是将来生产,都需要人吧?
让其他大队也参与进来,既能缓解自己的人力资源紧缺问题,还能成为利益共同体,不至于让人眼红。
就像伟人说的那样,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
黄玉明自然不会反对,兄弟俩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九点多。
高晓辉看他俩还意犹未尽,就泡了杯茶过来:“大哥,你们今天怎么这么好兴致?是不是小儿子满月让你这么兴奋啊?”
黄不凡呵呵笑:“算是吧,主要还是你老公踌躇满志呢。对了,你在学校怎么样?建农建志两个的成绩还好吧。”
高晓辉忧心忡忡:“现在的学校,孩子们调皮得很呢。很多人都宁愿去上劳动课,也不愿意多学点。我家两个孩子倒还算听话,可惜智力都不大好……”
没有谁比黄不凡更清楚建农建志两姐弟的情况了。
很多年以后,黄玉明从副县级退休,成为后来的沂溪镇有名的“退休高干”,但两个子女却都是碌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