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人物(2)

九两金 是我老猫啊 2460 字 13天前

威廉·阿尔沃德市长,成了这场风暴中最焦头烂额的人。

丧子之痛尚未平息,政治生涯的毁灭性打击便接踵而至。

他被华盛顿的调查团反复传唤,他手下的警察局长和海关主管,为了自保,开始争先恐后地“交代问题”。

他苦心经营多年的政治堡垒,共和党同僚与德裔商会的联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瓦解。

没有人愿意为一个即将沉没的市长陪葬。

他推行的码头改革蓝图、雄心勃勃的城市规划,都在那场由他儿子之死点燃的冲天烈焰中化为飞灰。

如今他困坐愁城,眼中只剩下最原始的求生欲。

如何在身败名裂的悬崖边,抓住一根保命的藤蔓。

他现在唯一能想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和仅存的自由。

————————————

然而,码头暴乱掀起的波澜远非一场政治地震所能涵盖。

它更像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城市最阴暗的角落扩散。

那些曾被视作蝼蚁、只配在泥泞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

爱尔兰码头工人、意大利渔夫、被压榨的底层白人混混。

他们的眼神变了。恐惧依旧存在,但一种新的、野性的东西正在滋长:他们目睹了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精心构筑的秩序竟如此脆弱。

市长之子被当街枪杀,富可敌国的商贾仓库被洗劫一空,象征着工业力量的起重机在火焰中扭曲呻吟,连不可一世的海岸警卫队都在混乱中进退失据!

那些曾经被视为蝼蚁的“小人物”,第一次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小人物聚成的势”,如同一场野火,在城市的地下世界里迅速燎原。

——————————

巴尔巴利海岸破败的酒馆里,

爱尔兰工头们压低嗓音,烈酒灼烧着喉咙,也点燃了心头的野望。“看到了吗?那些老爷们自己先咬起来了!”

一个红胡子汉子用拳头砸着油腻的桌子,

“布莱恩特和阿尔沃德斗得像两条疯狗!现在巴尔巴利海岸区已经被瓜分完毕,但码头区其他地方烧出了大片的空白,正是我们的机会!”

角落里,几个意大利人沉默地擦拭着不知从哪个死去的警卫身上扒下来的左轮枪,眼神阴鸷。

即使是那些最底层的白人流浪汉,也嗅到了空气中权力真空的甜味。

旧金山的地下世界,长久以来被政客或者商人背后遥控,被残酷的帮规所统治的格局,被那场暴乱彻底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旧的枷锁松动,新的规则尚未铸成。

贪婪、仇恨、压抑多年的怒火,混杂着对权力和生存空间的渴望,如同地底奔涌的岩浆,在城市看不见的脉络中蓄积力量,寻找着下一个喷发的薄弱点。

每个人都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洗牌已然开始,

而在这场盛宴中,能抢到多少残羹冷炙,甚至能否爬上餐桌,全凭自己的胆量、狡诈和手中磨利的刀锋。

野火已起,只待风势。

————————————————

在这片混乱之中,只有唐人街,保持着一种诡异的平静。

陈九以雷霆手段,完成了对华人社区的整合。

他没有召开什么大会,也没有发表什么慷慨激昂的演说。

他只是将致公堂、秉公堂、捕鲸厂以及其他会馆、堂口、同乡会的头目,叫到了中华公所那间尘封已久的议事厅里。

没有人知道那天晚上里面发生了什么。

人们只知道,第二天,中华公所的大门重新敞开,门口挂上了一块新的牌子,上面写着“金山华人总会”。

所有堂口,所有会馆,都宣布并入总会馆,接受统一管理。

陈九,成了这个新生权力机构的最高领导人。

他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求整个华人社区,进入蛰伏状态。

所有店铺照常营业,但所有人都被严厉告诫,不得惹是生非,最近不得发生任何械斗、冲突。

唐人街的夜晚,第一次没有了堂斗的喊杀声和赌馆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