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金翠匠心·静待凤仪

香港上环,荷李活道古董街深处,“宝华轩”工坊。

与中环摩天大楼的现代冷冽、钢筋森林截然不同,荷李活道弥漫着旧时光发酵的慵懒气息。狭窄的街道两旁林立着各式门脸不大却深藏不露的古董店、散发着墨香与艺术气息的画廊、以及坚持传统手工的工艺品店。

空气中漂浮着旧木器、陈旧纸张、淡淡熏香和岁月沉淀下来的独特味道。一辆低调的黑色丰田阿尔法(Alphard)保姆车悄无声息地停在“宝华轩”那扇古色古香、雕着缠枝莲纹的厚重木门前。

汪言换了一身更显儒雅的深蓝色细格纹精纺羊毛西装,内搭浅灰色高领羊绒衫,少了些谈判桌上的锐利锋芒,多了几分低调的贵气与书卷气。早已等候在门口、穿着素色棉麻唐装、态度恭敬的学徒深深躬身:“汪先生,师傅在后院工坊静候,请随我来。”

穿过光线略显幽暗、陈列着各种精美仿古家具、瓷器、玉器的前厅,推开一扇沉重的、边缘包裹着黄铜的实木门,一股浓烈而复杂的特殊气味扑面而来:

那是上等木料的清香、天然生漆的独特气息、各种金属的冷冽味道、松香的微辛以及岁月尘埃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这里便是“宝华轩”的灵魂所在,所有传世之作诞生的地方——手工工坊。

工坊内光线充足,几扇高窗将下午的天光引入。巨大的实木工作台上铺着深绿色的厚毡布,上面散落着各种精巧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工具,

四周直达天花板的博古架上,则陈列着一些已完成或半完成的惊世之作——点翠凤簪、累丝金龙、翡翠玉佩、珐琅彩盒……无不精美绝伦,在静谧的光线下流淌着时光赋予的温润光泽和匠人倾注的心血温度。

工坊中央,一位头发花白如雪、身形清瘦却腰背挺直、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蓝色工装围裙的老者,正戴着寸镜,全神贯注地伏在宽大的工作台前。

他布满岁月痕迹却异常稳定的手中,捏着一根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千足金丝,正用一把极其细小、尖端如同针尖般的镊子,

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将一片仅有米粒大小、闪烁着梦幻般、如同晴空与深海交融的蓝绿色泽的翠羽,精准地贴合在一个已经初具凤冠雏形的、繁复精巧到令人头晕目眩的金丝框架的特定位置上。

他的动作稳定而精准,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虔诚与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与时光对话的无声朝圣。他便是香港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享有盛誉、被誉为“国手”的金银细工与点翠大师,周允生。

学徒轻声提醒,带着敬畏:“师傅,汪先生到了。”

周允生大师的动作并未因此停顿,直到将那片薄如蝉翼的翠羽完美地、天衣无缝地镶嵌到位,才缓缓直起身,摘下寸镜。

他揉了揉因长时间高度集中而有些发酸的眼睛,看向汪言,脸上露出温和而略带歉意的笑容:“汪生,怠慢了,实在抱歉。这点翠的活儿,讲究的是一气呵成,手要稳,心要静,眼要准,气更不能断。

一旦上了手,就仿佛入了定,旁的事都入不了耳了。”

“周师傅言重了。是我打扰了您的‘入定’。”汪言微微颔首,语气带着真诚的敬意。他的目光第一时间被工作台上那顶在柔和的自然光线下流淌着炫目金翠光泽的凤冠雏形所吸引。

即使尚未完工,那繁复到极致却又充满惊心动魄韵律美感的金丝盘绕,那如同将最纯净的碧空与最深沉的海洋凝固其上的点翠色泽,已经足以让任何观者屏息凝神,感受到一种直击灵魂的震撼之美。

“汪生请看,”周允生引着汪言走近工作台,语气带着匠人特有的、深入骨髓的自豪感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这就是完全按照您提供的故宫馆藏图样复原、并依据刘小姐的头围尺寸精确调整,用999千足金手工拉丝、再一点点盘绕焊接出的冠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