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锚点总部顶层。
汪言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目光却未投向哈德逊河的繁忙航道,而是聚焦在手中一份薄薄的档案上。
档案首页是一张略显青涩、眼神却带着偏执光芒的年轻面孔: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旁边标注着:TheFacebook。,哈佛宿舍项目,用户增长撞墙,服务器快爆了,急需钱。
“硅谷小组到了?”汪言头也不回地问。
“已到帕洛阿尔托,目标常去的地方都盯住了。接触方案A到C准备就绪。”鲍斯回答到。
“用A方案。”汪言下达指令,“30万美金,换TheFacebook。 30%股权。核心就两条:我们不掺和管理,不要董事会席位。只保留跟投权和重大事项知情权。”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他,钱马上到,立刻解决服务器问题。他专心搞他的‘连接世界’。我们,只要个安静的、以后可能值点钱的‘座位’。”
“明白。强调‘不干涉’,换股权。”鲍斯迅速记下,转身离开。30万美金买30%?硅谷天使轮里绝对是高价!但鲍斯不会问。
老板要的,从来不是控制那个卷毛小子,而是未来某个时候,从这“脸书”身上,安静地赚一大笔。像之前的原油期货一样。
汪言随手把扎克伯格的档案扔在堆满分镜头脚本和财务报表的桌上。这个未来的千亿帝国缔造者,此刻在他眼里,就是个印钞机零件。
扎克伯格的野心和控制欲?汪言看得透透的。他不想深交,更不想卷进硅谷的烂事。他要的,就是在2012年那场注定轰动的IPO之前,稳稳坐在前排,然后在估值最高点,优雅退场。
小马哥(马化腾)的厚道值得捆绑,扎克伯格?敬而远之,赚钱就行。
搞定硅谷这“小插曲”,汪言的心思回到了好莱坞主战场。他拿起内部通话器:“叫制片部的凯瑟琳和选角保罗进来。带上‘喜剧’和‘恐怖’那两个盒子。”
很快,两人进来。凯瑟琳抱着个厚厚的蓝色文件夹(标签:《宿醉》),保罗则拿着个有点阴森的黑色文件夹(标签:《招魂》)。
“Boss,您要的‘低成本印钞机’方案,筛出来了。”凯瑟琳把蓝色文件夹摊在汪言面前,语速很快,“《宿醉》(The Hangover),R级喜剧。
核心就一句话:四个哥们儿去拉斯维加斯搞单身派对,喝断片醒来,新郎丢了!仨人啥都不记得,只能靠一堆荒诞线索找新郎赶婚礼。
剧本粗稿很完整,笑点又密又低俗但管用,意外多,塑料兄弟情…预算压死在3500万美金内。”她抽出一份简历,
“导演意向: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拍过《哈拉上路》、《警界双雄》,专搞屎尿屁兄弟喜剧,节奏稳,控预算一流。缺点可能是没深度。但这片子…要啥深度?”
汪言快速扫过剧本大纲和菲利普斯的资料。记忆里,《宿醉》第一部全球狂扫近5亿美金,暑期档黑马,直接催生了个赚钱系列。低成本,高回报,完美的现金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