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雨夜的票房奇迹与八千万小姐的主动

2006年7月1日,帝都,凌晨。

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猛烈地敲打着水晶影业总部大楼顶层总裁办公室的落地窗,水流如瀑,将窗外城市璀璨的霓虹晕染成模糊晃动的光带。

办公室内光线柔和,只有办公桌上一盏孤灯散发着暖黄的光晕。汪言没有坐在椅子里,而是静静站在落地窗前,望着雨幕笼罩下的京城。

他的侧脸在玻璃的倒影中显得沉静,深邃的眼眸里映着窗外扭曲流动的光。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无声地汇入窗沿下方暗色的排水槽。

轻微的敲门声响起。 “进。”汪言的声音平稳。

助理推门进来,尽管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但眼中那份兴奋的光泽几乎要满溢出来。他快走几步,将手中的文件夹放在汪言身前的桌面上,声音因激动而略微提高:

“汪董,零点场的数据汇总出来了!”

汪言转身,目光落在打开的文件上。数据是冰冷的,但此刻却带着滚烫的热度。 “全国水晶系院线,7月1日零点场,共排片1428场,平均上座率……92%!”助理的声音带着不可思议的强调,“最终统计票房——426万人民币!”

“92%……426万……”汪言重复了一遍关键的数值。他的指尖在实木桌面上习惯性地轻轻敲击了两下,脸上的表情看不出巨大的波动,只微微颔首:“嗯,还可以。”

助理差点噎了一下。这何止是“可以”?这几乎是刷新了国产电影零点场票房纪录的数字啊!“汪董,这数据……绝对破记录了!而且……”他想起什么,连忙将手里的平板电脑递过去,“网络上的反应也爆炸了。您看……”

屏幕亮着,停留在天涯论坛影视版块。置顶飘红的帖子标题赫然用醒目的加粗红字写着:

[直播]《那年》零点场归来!哭崩!苏清浅那个夕阳下的背影我这辈子忘不掉了!!!

主楼的文字洋洋洒洒,字里行间充满了语无伦次的强烈情感: “……陈墨站在婚礼人群里看苏清浅敬酒那场戏,镜头扫过去只有几秒,汪导你赔我眼睛啊!!!我前面憋了足足一小时一滴眼泪没掉啊!就那一秒!!!

瞬间泪腺失控!妈的纸巾根本不够用!旁边一哥们哭得比我还大声!!” “……洱海的画面美到肝颤!那种青春里独有的潮湿闷热和压抑不住躁动劲儿,隔着屏幕都能嗅得到!薛晓路导演是真的牛逼!

她怎么那么懂少年人那点懵懂的小心思!刘艺菲穿着白衬衫牛仔裤,就那么随性地靠在自行车边上冲汪言笑那一下……卧槽!截图!必须截图当屏保!这他妈的才叫真正的初恋脸啊!!”

跟帖楼层早已叠到了惊人的一千多楼,并且还在飞速增加。

“楼上+1!苏清浅穿婚纱转身那段我也彻底破防!BGM配得太毒了!”

“结尾那个彩蛋!‘如果那天我们没有倔强转身离开……’配上洱海落日那个画面……直接万箭穿心!导演会拍,编剧更会刀人!汪导!站出来!这刀片剧本是不是你的手笔?!”

“刚从电影院出来,人快没了…后劲大得离谱。突然就想起高中隔壁班那个扎马尾、总爱穿蓝裙子的女生了……她现在在哪儿呢……”

“靠!这片子绝对有毒!看完第一反应就是翻电话本找初恋!结果发现……妈的号码早他妈换八百遍了!”

“楼上+,出租车上哭成傻狗,司机还以为我钱包被偷了…”

汪言指尖滑动屏幕,又点开了豆瓣电影。电影《那年,风过洱海》的条目下方,短评和长评数量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评分赫然显示着8.8的高分。

首页一篇题为《被风吹过之后,我们留下的不只是遗憾》的长篇影评被顶在最前面: “……这不是一部单纯贩卖情怀、堆砌旧物件的青春片。

薛导的镜头语言克制,甚至可以说是冷静,却每一帧都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青春里最深的伤口和无奈。

影片用大量看似琐碎实则无比真实的生活细节(课桌下偷偷传递的小说、放学路上踌躇许久才敢塞出的纸条、篮球场边那个总在等待的身影)共同编织了一张名为‘遗憾’的巨大罗网。

陈墨和苏清浅最终的分开,并非因为某个人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那个年纪的我们,都太倔强,太骄傲,也或许……太怯懦。

正因如此,结尾彩蛋那个‘如果’才显得如此动人,它戳中了每个人心中深藏的悔,也恰恰因为,那真的只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如果’。”

汪言的目光在评论文末那句“无法弥补的‘如果’”上停留片刻,神情似乎带着点叹息。

接下来的几天,随着更多观众涌入影院,《那年,风过洱海》引发的风潮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远超出了任何人的预期。

最初,许多人只当这是一部由奥斯卡名导监制、“神仙姐姐”刘艺菲主演的青春爱情片,质量想必不错,但也没抱太大期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当“哭崩全场”、“后劲极大”、“我的青春代餐”之类的真实观众感受通过口口相传、网络论坛和媒体评论铺天盖地涌现时,越来越多的人被勾起了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