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的信使携带着两封至关重要的文书,如同离弦之箭,分别奔向不同的方向。一封前往朔州都督府,另一封则更加危险,直奔突厥控制区域,目标直指拔汗那王庭与阿史那匐俱的前沿据点。
朔州都督府。
接到狄仁杰以钦差正使、同平章事身份发来的正式文书后,朔州都督不敢怠慢。他本就已得到朝廷要求“密切监视、谨慎应对”的密旨,此刻有了狄仁杰这封明确要求“施加压力”的信函,更是有了依仗。他立刻下令,早已集结待命的一万五千边军精锐中,分出五千前锋,大张旗鼓地向边境线推进,直抵距离鹰嘴峡最近、却又未越境的一处高坡之上。旌旗招展,盔明甲亮,在日光下反射出森然寒光,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巨拳,悬于鹰嘴峡之侧。这一举动,既是威慑,也是告诉峡谷中潜伏的阿史那匐俱——你的阴谋,我已洞悉,你若敢动,我必介入!
拔汗那王庭,移动的金帐内。
拔汗那看着手中这封盖着大周皇帝特使印信的正式文书,眉头紧锁,脸上阴晴不定。信中,狄仁杰以极其肯定的语气,指明了阿史那匐俱在鹰嘴峡设伏的兵力、位置乃至大致意图,并严正警告,若拔汗那执意前行,恐遭不测。信的末尾,更是以大唐朝廷的信誉作为担保。
“诸位,你们怎么看?”拔汗那将信传给帐内的几位心腹大臣和部落首领。
帐内顿时议论纷纷。
“这……狄仁杰乃大周名臣,其言不可不信啊!”
“哼,周人狡诈,谁知这是不是离间之计?想让我等内部自相猜疑?”
“但朔州边军确实已陈兵边境,动向诡异,这又如何解释?”
“阿史那匐俱毕竟是左贤王,他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伏击大汗吗?”
怀疑、恐惧、愤怒、侥幸……各种情绪交织。拔汗那心中亦是天人交战。他既不愿相信自己的亲叔叔会下此毒手,又对近日来边境的异常和阿史那匐俱越来越跋扈的行为感到深深不安。狄仁杰的信,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他心中的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