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循图索迹

有了姜老匠人的佐证和更为详尽的“地下脉络推测图”,狄仁杰决定开始进行初步的地面勘查。为避免打草惊蛇,他并未大张旗鼓,依旧是“怀先生”带着子侄仆从的装扮,只是此行目的,从问诊变成了看似随意的“散步访古”。

这一日,他们再次来到安喜坊。根据地图标示,结合姜老匠人模糊的记忆和坊间老人的零星口述,他们锁定了几个最有可能存在古暗渠“窨口”或其它地下入口的区域。

第一处,位于安喜坊东南角,靠近坊墙的一片相对荒僻的杂草地。据一位在此居住多年的老丈回忆,他幼时曾见过此地有一个被石板覆盖的“窟窿”,大人严禁孩童靠近,后来不知何时就被彻底填平了。

李元芳与张环、李朗借着清理杂草的由头,用铁钎在那片区域小心探查。果然,在一处泥土明显较为松软的地方,铁钎下探不到三尺,便碰到了坚硬的、人工修砌的石壁边缘。扒开浮土,可见一块边缘已有些风化的厚重青石板,严丝合缝地嵌在地面,其形制与姜老匠人描述的旧式窨口盖板极为相似。

“先生,这里确有一处封死的入口。”李元芳低声禀报。

狄仁杰上前查看,点了点头,并未下令开启:“标记下来。此处过于显眼,且封死多年,强行开启动静太大。”

他们又来到第二处可疑地点,位于坊内一条死胡同的尽头,紧挨着一户人家的后墙根。此处地面与周围无异,但根据地图标示,正下方应是一条分支暗渠的转折点。如燕心思细腻,发现那户人家后墙的墙基处,有几块砖石的色泽与周围略有差异,缝隙间的灰浆也显得较新,像是后期修补过。

“叔父,您看这里。”如燕指着那处修补痕迹,“若从此处向内挖掘,或许能避开主窨口,直接进入旁边的分支渠道。”

狄仁杰仔细察看后,认可了如燕的判断:“此处更为隐蔽,可作为备选。”

接着,他们又勘查了地图上标记的另外两三处地点,有的已被民房完全覆盖,有的则因年代久远、地貌变迁,难以确定具体位置。

最后,他们来到了位于安喜坊深处,靠近薛老实家,也是那龟甲符号上被特殊标记(圆圈内套波浪纹)的地点。这里是一片小小的废弃园圃,属于一户早已搬离多年的人家,园内杂草丛生,中央有一口以石板半掩的枯井,井口比薛老实家那口要稍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