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和赌约的双重压力,像两座大山压在“云琰纸坊”的头顶上。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短短三个月,而他们要面对的,是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少府监官僚体系,以及一个恨不得他们立刻失败的张让。
时间紧迫,刻不容缓。从皇宫回来的第二天,蔡琰和赵云就开始了行动。
第一步,是深入了解对手。赵云通过荀攸府上管家的关系,花了不少钱,总算打听到一些少府监造纸作坊的内部消息。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少府监的造纸作坊,位于洛阳城外北邙山脚下,规模庞大,有工匠杂役数百人。但管理极其混乱,管事太监层层盘剥,工匠们则墨守成规,得过且过。用的还是几百年前的老法子,造出的纸粗糙不堪,成本却高得离谱——因为大部分钱都进了管事们的腰包。整个作坊死气沉沉,毫无活力。
“这哪是工坊,简直就是个养老院加捞钱窝!”赵云气得直拍桌子,“指望这帮人革新?比教老母猪上树还难!”
蔡琰却显得很平静:“意料之中。张让派我们去,本就没安好心。不过,这未必不是我们的机会。”
“机会?”赵云不解。
“对。”蔡琰分析道,“正因为那里积弊已深,我们才更容易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能真正改善工艺,降低成本,让工匠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未必不能争取到一部分人心。而且,作坊里未必都是张让的死忠,总有人想做出成绩,或者对现状不满。”
她铺开一张纸,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我们不能直接去命令他们,那样只会激起抵触。我们要‘示范’和‘引导’。”
计划分为三步:
立威示技: 蔡琰准备亲自出手,在少府监作坊里,用他们的现有设备和部分改良工艺,造出一批高质量的纸,用事实说话,震慑那些老工匠,证明新技术的可行性。
利益捆绑: 向工匠们承诺,革新成功后,节省下来的成本,一部分作为奖励发放给他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选拔一些有潜力的年轻工匠,重点培养。
争取中立: 暗中接触作坊中那些技术较好、但不得志的工匠,许以好处,将他们拉拢过来,形成自己的基本盘。
计划定好,第二天,蔡琰和赵云便拿着皇帝的手谕,正式前往北邙山少府监造纸作坊“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