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常鸿的怒火,你这是在给我上眼药!

陆远说完,对着常鸿,露出了一个无比真诚的笑容。

常鸿彻底懵了。

他感觉自己一拳头打出去,对方不仅没躲,反而笑眯眯地迎上来,抓着他的拳头,然后用一种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他,问他:“你吃饭了吗?”

这算什么?

这他妈算什么?!

就在常鸿一口老血即将喷薄而出之际,陆远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装订精美的册子,双手递向了市委书记周海东。

“周书记,这正是我今天想向常委会汇报的另一项工作。”

“关于如何科学、合理地为百工坊这类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价值鉴定’,我们东林区做了一点小小的探索和尝试。”

“我们邀请了省电视台的纪录片团队,也请教了市里最顶尖的文史专家,还参考了国内外许多历史名城保护开发的成功案例,最终形成了一套……我们称之为‘城市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的初步方案。”

“我个人认为,这份方案,不仅对百工官坊,甚至对全市未来所有类似的旧城改造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陆远的声音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充满了学者的严谨和官员的担当。

“所以,我恳请常委会,能给我们东林区一点时间,让我们把这项‘价值鉴定’的工作做完,做扎实。”

“等鉴定结果出来了,到时候,是保护,还是开发,是整体保留,还是部分改造,我们再拿到常委会上来,进行科学的、民主的决策。”

“我坚信,只有这样,我们做出的决策,才能真正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也对未来负责!”

说完,他对着周海东,对着所有常委,深深地鞠了一躬。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如果说常鸿刚才的发言是狂风暴雨,那么陆远此刻的回应,就是润物无声的春雨。

他没有一句指责,没有一句反驳,甚至通篇都在“感谢”和“赞同”常鸿。

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柔软而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常鸿所有指控的荒谬内核,并将自己从“破坏者”的被告席上,瞬间转移到了“建设者”和“探索者”的道德高地。

你指责我不务正业?我这是在为全市的旧城改造探索新路。

你指责我破坏大局?我这是在用科学方法避免决策失误,这才是真正顾全大局。

你指责我对抗组织?我从头到尾都在说,最终要由常委会来决策。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常鸿发现,自己不仅一拳没打中,反而被对方借力打力,推了个趔趄,形象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周海东接过那份装帧精美的《城市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只是翻了两页,眼神就亮了起来。

他抬起头,深深地看了一眼陆远,那眼神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欣赏。

然后,他将目光转向脸色已经变成猪肝色的常鸿,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缓缓开口。

“我刚才听了两位同志的发言,我觉得,都很有道理。”

他先是和了一句稀泥。

“常鸿同志考虑的是经济发展和政府信誉,这是大局观。陆远同志考虑的是历史文脉和科学决策,这同样是深谋远虑。”

“但是,”周海东话锋一转,“我个人认为,陆远同志提出的这个‘先鉴定,后决策’的思路,是稳妥的,是科学的,也是负责任的。”

他拿起那份报告,在桌上轻轻敲了敲。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多花一点时间,把家底盘清楚,总比仓促上马,将来留下遗憾和骂名要好。”

“所以,我同意陆远同志的意见。百工坊的拆迁计划,暂时搁置。由东林区牵头,尽快完成这份‘价值评估报告’,拿出具体的方案来,再提交常委会讨论。”

周海东一锤定音。

常鸿的身体,猛地晃了一下,他靠在椅背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他输了。

在自己最熟悉,也最擅长的常委会战场上,输得一败涂地,体无完肤。

他看着那个依旧面带微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的年轻人,心中第一次涌起了一股彻骨的寒意和……恐惧。

这个小子,他到底是什么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