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身处益州西南方永昌郡的纪灵等人,正在处理最后一批贪官污吏。
纪灵等人,遇到的叛乱相对较少,只遭遇了多股落草为寇的南蛮。
南蛮们刚要对着汉军举刀围攻,结果遇到了冲劲满满的夏侯渊带队,全体走向死亡。
除此之外,就是清除贪官污吏、搜集整理罪证,则是夏侯惇出力最多。
他带着五十文吏,每到一个郡县,就开始走访调查,并搜集官府公务文书的漏洞。
在夏侯惇等人的努力下,三郡的贪官污吏,一个多月的时间,全部入狱,等待下一步发往广汉郡。
此过程中,抓人、围攻豪强坞堡,依旧是夏侯渊自告奋勇,带队前往。
纪灵坐镇官署,除了最开始不太放心夏侯渊,跟着他出去了几趟之外,之后就很放心夏侯渊带队了。
夏侯渊虽然有冲劲,但他不是个毛躁的人,带队除贼自有一套方法。
纪灵将这段时日,两个人的表现都写成信,随着各种战绩、罪证,一同发往袁基所在的巴郡。
另一边袁基接到这些信件和文书后,也很满意。
此三郡的事情办得顺利、漂亮。
这其中夏侯惇可谓功不可没。
袁基也没想到,夏侯惇在吏治、民生方面如此有天赋。
一众文吏询问平民百姓,百姓们眼带畏惧,不敢发一言。
夏侯惇用他自己的方法一问,没过几天,就同百姓建立初步信任,让百姓放心将各种受欺压的事情一吐而光。
且他心思沉稳,细致,对于公文中的漏洞,他一挑一个准。
既然如此,袁基实在是不愿看着夏侯惇在领兵征战这条道路上越走越错,有如此治民天赋,就该好好利用上。
益州被袁基集团初步治理的政通人和。
所以益州,袁基是必然会留人在此继续维持人望、维持和平的。
袁基决定,将夏侯惇留在益州任刺史,继续监督各郡太守。
刺史官虽然只六百石,但也是地方高官,职权可监督一州太守,夏侯惇在资历上不太匹配。
但夏侯惇背后站着的是他,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抹平资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