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传奇人物

陈娇正挖空心思琢磨着怎么能躲掉秋收的累活,没想到机会悄无声息地就来了。眼瞅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毒辣的日头烤得地上都冒热气,大伙儿身上的衣裳也越穿越薄,打补丁的单衣单裤成了标配。

想起先前田婶说过的话,如今队里的作息果然调整了。每天天还没亮透,鸡刚叫头遍,四点就得爬起来下地干活,黑黢黢的田埂上满是扛着锄头、镰刀的人影。不过好在不用硬撑到中午,一般到上午十点左右,日头刚要开始发威,就能收工回家歇着。

中午的午休时间也拉得很长,一直到下午三点半才结束,这时候慢悠悠往地里走,到地头都快四点了,然后一口气干到天色彻底黑透,连田埂都看不清的时候才下工,差不多得七点半光景。

这调整都是生产队长的主意,他就怕天太热把村民们熬出个中暑头疼的毛病,特意想了这么个错峰干活的法子。村民们对这早出晚归的安排没啥意见,反倒觉得挺舒坦——中午能踏踏实实睡个囫囵午觉,避开最毒的日头,干活时也不至于热得喘不上气,谁还有啥不乐意的?

听村里人闲聊说,其他村子没学茶树村这么调整作息,地里的人一个个热得蔫头耷脑,中暑生病的不在少数,今天这个晕了,明天那个倒了,愁坏了各村的队长。反观茶树村,别说中暑了,连喊头疼脑热的都没几个。不过这事儿也说不清到底是作息调整的功劳,还是因为村里有位大夫的缘故。

要说这位大夫,可不是寻常人,正是那位在村里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地主。陈娇之前听田婶唠嗑时说过,这老地主年轻的时候可了不得——人长得俊朗精神,是个练家子,身手利落;还是京城学堂出来的大学生,有学问;不光如此,他还会看相,懂医术,简直是全能。

陈娇头一回听这些的时候,都觉得有些不敢信,心里直犯嘀咕:世上真有这么能干的人?这妥妥的是那个年代的高富帅啊,有颜值、有家底、还有脑子,简直就是小说里大男主的剧本照进现实了。

虽说陈娇没全信这些传言,但每天一大早,生产队大院队长家门前那口大锅里熬着的草药水,却是实打实的。谁觉得热得难受了,渴了,都能过去舀一碗喝,免费的。村民们也都知道这是好东西,清热解乏的,一般中午下工后,路过都会拐过去喝上一碗,喝完浑身舒坦。

陈娇也喝过几次,她毕竟是懂医的,一尝就知道里面放了哪些药草——都是些清热解毒、还能缓解疲劳的药材,配在一起是份实打实的好药方。就冲这药方,陈娇心里就有数了:这老地主的医术,怕是真的不差。

不过让陈娇觉得奇怪的是,她来茶树村都快一个月了,却没怎么见过这位老地主本人。听村里人说,老地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就在村里,每天跟着上工,陈娇倒是见过几次。这位地主家的大儿子,虽说常年在地里干活,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但五官是真的周正精致,比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六个知青还要俊朗几分。

老地主还有个小儿子,听说在县里读初中,平时不在村里。他还有几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了,家里就剩下一个小女儿,还在上小学。那小姑娘也不容易,每天天不亮就得爬起来上山,因为村里没有小学,得爬两个小时的山路,到山顶的高峰村去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