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天下一统·征程方启

后汉异星录 凌阅闻 5577 字 3天前

寰宇城·承天门广场

夜色,如同最华贵的玄色天鹅绒,温柔地覆盖了新生的寰宇城。然而这一夜,这座被命名为“寰宇”的崭新帝都,注定无法沉入静谧的怀抱。

承天门广场,这个在短短数年间拔地而起、象征着帝国无上权威与包容的巨型空间,此刻成了光的海洋,声的洪流。白日里庄严肃穆的九鼎,在无数特制的、模拟火焰形态的强光灯照射下,于夜空中投射下巨大而威严的阴影,如同九座燃烧着冰冷火焰的神山。广场四周,高耸的钢架灯塔喷吐着炽白的光芒,将数十万军民的面庞映照得纤毫毕现。人们脸上洋溢着兴奋、自豪、敬畏,还有一丝被这磅礴气象所震慑的茫然。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机油味、汗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蒸腾向上的蓬勃气息——那是新帝国的心跳。

“呜——呜——呜——!”

三声划破天际、悠长而浑厚的汽笛宣告了最高潮的来临。这声音来自停泊在人工运河尽头、宛若钢铁山脉般的帝国舰队旗舰“定远号”主桅最高处。汽笛余音未落,广场四周预先架设的数十门礼炮骤然轰鸣!

“轰!轰!轰!轰!轰!”

不是以往沉闷的火药爆响,而是更清脆、更具穿透力的新式发射药装填的礼炮声。每一声巨响都伴随着一道笔直向上的、炽亮的光柱撕裂夜幕,仿佛要将天穹戳穿。光柱在极高处猛地炸开,化作亿万颗倾泻而下的、颜色各异的光雨——那是帝国化学实验室最新的、可控的焰火配方。赤红如血,象征征伐与力量;金黄如日,象征皇权与光明;靛蓝如海,象征开拓与深邃;银白如月,象征科技与理性……五彩缤纷的光点拖着绚烂的尾迹,在人们的惊呼声中,缓缓飘落,将整个广场、整座帝都、乃至视野所及的平原山川,都笼罩在一片流动不息、璀璨夺目的光晕之下。

烟火的光芒,在承天门高耸的琉璃瓦顶、在帝国大厦冰冷的钢铁框架上跳跃、流淌,将这座融合了传统威严与蒸汽朋克美学的帝都心脏,映照得如同神话中的不夜之城。

“万岁!寰宇帝国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汉王殿下、吴王殿下千岁!”

“天下一统!寰宇同辉!”

……

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浪,伴随着每一次烟火的炸响而拔高一个层级。这声浪发自数十万张喉咙,汇聚成一股足以撼动大地的洪流,冲上云霄,在群山之间激荡回响,仿佛要将这宣告统一的意志,烙印在无垠的星空之上。士兵们高举着刺刀反射着焰火的寒光,平民们激动得相拥而泣,来自异域、肤色各异的使节们脸色苍白,或努力挤出敬畏的笑容,或不由自主地深深低下头颅。

承天门·了望台

九重丹陛之上,是视野最为开阔的了望平台。这里没有白日大典时的御座,只有三位并肩而立的身影。在他们身后,是帝国核心的重臣:已显老态但目光依旧睿智深邃的蔡琰(苏清)、以刘禅身份侍立代表的刘备之子、孙权(孙阳)的几位重要将领、以及司马懿等文官领袖。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追随着那三位立于巅峰的存在。

曹操(林风),身着玄色十二章纹龙袍,并未佩戴繁复的冕旒,仅束发戴着一顶简洁而极富力量感的铂金发冠。烟火的光芒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明灭,那双深邃的眼眸,却穿透了眼前这极致的人世繁华,如同冰冷的探针,投向无尽西方的深邃夜空。那瞳孔深处,是绝对的冷静与一丝只有司马懿等极少数人才能捕捉到的、近乎“非人”的计算光芒。他享受着权力带来的掌控感吗?或许。但他更清楚,这烟火映照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一个亟待计算和处理的数据包,一个包含着数百万变量、需要持续优化的庞大系统。这喧嚣的“成功”,不过是一个复杂进程的阶段性节点。

刘备(刘禅),代表着他那位选择了仁政理想与内部治理的父亲陈默。他穿着汉王世子的礼服,年轻的面庞被烟火映照得通红,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激动。他努力挺直腰杆,想象着父亲在平原县、在巴蜀之地,看到这象征统一与和平的景象时,那欣慰而充满希望的目光。帝国的疆域扩张,在他心中激起的波澜,远不如这数十万张洋溢着喜悦与安稳的面孔来得实在。他的目光扫过广场上那些欢呼的平民,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孙权(孙阳),这位曾经的阳光体育生,如今已成长为真正的海洋之王。他身着吴王亲王的简约戎装,挺拔如松,抿着唇,脸上线条刚毅。他的目光没有过多流连于天上的华彩,而是越过广场,落在那条连接帝都与遥远海洋的灯火通明的人工运河上,落在那艘在泊位上如同蛰伏巨兽的“定远号”轮廓上。那才是他力量的源泉,是他真正的方向。这辽阔的陆地固然令人震撼,但他胸膛里搏动的,永远是海风的味道,是更广阔未知的召唤。一丝属于青年开拓者的、尚未被完全磨平的锐气,在他眼底闪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烟火表演结束了最后一轮最为密集、最为灿烂的齐射,如同星河倒泻。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也随之达到了最高潮,仿佛要将整个天空掀翻。无数手臂在挥舞,无数声音在呐喊。

就在这山呼海啸、仿佛整个帝国都在为之沸腾的顶点,曹操缓缓抬起右手,动作简洁而稳定。无需言语,无需侍从传令,仅仅这一个动作,如同一个无形的巨大开关被按下。

奇迹般地,那足以撼动大地的声浪,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扼住了喉咙,开始迅速地、分区域地衰减。从广场最外围开始,欢呼声如同退潮般一层层平息下去。士兵停止了呐喊,平民停下了挥舞的手臂,异国使节们屏住了呼吸。不过短短十几息,这容纳数十万人的巨大广场,竟然陷入了一片令人心脏紧缩、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的低沉嗡鸣之中。唯有帝国大厦顶端,那巨大的、缓缓旋转的探照灯光柱划破空气的“嗡”声,以及远处蒸汽锅炉富有节奏的低沉脉动,成为这片寂静的背景音。

绝对的权力,以如此沉默而具象的方式,展露无遗。

司马懿站在群臣稍后的位置,眼帘微垂,似乎专注于脚下光洁如镜的地砖。然而,他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却穿透了低垂的眼睑,精准地捕捉着前方三位掌权者背影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看到了曹操抬手时那超越常理的掌控力,看到了刘禅眼中未被权力完全污染的赤诚,也看到了孙权那投向海洋、蕴藏着无限野心的侧影。他的内心如同冰面下的暗流,在无声地翻涌、计算。这三位,不仅仅是帝国的统治者,更是某种根本性的“异常”。他们带来的变革如同星火燎原,但他司马懿,绝不甘心只做这煌煌天威下,一个沉默的影子。那枚诡异的幽蓝碎片,如同投入他心湖的巨石,激起的不仅是涟漪,更是对更宏大棋局的渴望与谋划。

曹操放下手臂,没有回头,目光依旧锁定在西方深邃的夜空。一个冰冷、清晰、不带丝毫烟火气,却仿佛能穿透灵魂的声音,通过他面前精密的扩音器装置(内嵌于了望台的栏杆),在寂静的广场上空回荡开来,清晰地送入下方每一个人的耳中:

“朕,华皇帝曹操。”

“汉王刘玄德。”

“吴王孙仲谋。”

“于兹昭告寰宇诸邦,四海万民。”

声音停顿了极其短暂的一瞬,如同无形的权杖再次重重顿下,强调着每一个字的重量。

“今日起,寰宇帝国,立!”

“疆域所至,非止九州之旧壤,兼有四海之新图。东极日出之海,北极冰封之域,西抵流沙瀚海,南达星洲之滨。凡日月所照,舟车所通,皆我赤县神州之属!”

每一个地名,都代表着数年来铁与血的征伐,代表着科技碾压下的征服。广场上,无数士兵的胸膛挺得更高,而那些异邦使节的头颅则垂得更低。

“帝国之基,在法。朕等承天受命,立《寰宇法典》为圭臬,明刑正典,无论亲疏贵贱,唯法是从,以彰天下之公!”

“帝国之富,在工。蒸汽之力可移山填海,机器之巧能造物通神。凡有益民生、利国强国者,皆大力倡行,以固万世之业!”

“帝国之强,在兵。然兵非好战,戈矛所指,惟在荡平不臣,庇护黎元,开拓通途。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乃朕所夙愿!”

“帝国之盛,在民。仓廪实,教化兴,行旅通,商贾利。民富则国强,民智则国昌。此朕与汉王、吴王日夜所念,不敢懈怠!”

曹操的声音并非慷慨激昂,反而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精确和不容置疑的权威。这与其说是激动人心的宣言,不如说是一份冷静客观、逻辑严密的国家治理大纲说明书。它清晰地勾勒出了帝国未来的道路:法治、工业、强大而克制的武力、民生为本。逻辑严密的框架之下,是绝对的掌控意志。

最后,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丝,虽无刻意煽情,却因那份冰冷的穿透力而更具震撼:

“天下一统,非为朕等之私欲,乃为结束亘古纷争,免黎庶于倒悬之苦!”

“寰宇同辉,并非华夏一族之独享!凡愿遵法度、修和睦、通有无、共谋发展之邦国部族,皆为帝国之友,共享和平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