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工程师。
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赵老头无意间透露的信息,为我近乎停滞的调查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一个与何大清有过交集、来头不小且几乎在同一时期离开的工程师,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关联,让我无法忽视。
直接去打听这位谭工程师?风险不小。王主任的警告犹在耳边,任何与“过去”相关的深入打探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但若完全放弃,我又心有不甘。
必须找到一个合情合理且不易引人怀疑的切入点。
几天后,一个机会悄然出现。食堂采购需要核对一批旧账目,涉及到两年前的一批特殊食材调配,据说是为了招待上级视察团。负责后勤档案管理的干事小孙正好请假,李副处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手,在办公室里有些发愁。
我恰好去送本周的菜单计划,听到他的嘀咕,心中一动,上前一步说道:“李处长,要不……我去档案室帮您找找?以前我也帮我爸整理过一些食堂的旧单子,对食材分类还有点印象。”
李副处长抬头看了我一眼,有些意外,随即露出赞许的神色:“哦?雨柱你还懂这个?那太好了!就在后勤处旁边那个小档案室,主要是近几年的单据和部分厂办文件,你去翻翻看,重点是五二年下半年的。这是批条。”他说着,递过来一张盖了章的字条。
“哎,好,我这就去。”我接过批条,压下心中的激动。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既能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又能名正言顺地接触那些可能包含“过去”信息的旧文件。或许,能在那些泛黄的纸页间,找到关于那位谭工程师的蛛丝马迹。
后勤处旁边的小档案室光线不足,弥漫着一股纸张和灰尘混合的气味。管理档案的是个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姓钱。他接过批条,仔细看了看,又打量了我一下,才慢吞吞地拿出钥匙打开门。
“自己找吧,五二年的箱子在最里面那个架子。翻看完记得按原样放好,不许带走,不许损坏。”钱师傅叮嘱了几句,便坐回自己的位置,继续看他的报纸。
“您放心,钱师傅,我肯定小心。”我应了一声,走进了这间充满历史尘埃的房间。
按照指示,我找到了标注着“五二年”的木箱,里面分门别类放着各种单据、报表和部分厂办通知。我耐着性子,开始翻找李副处长需要的那批食材单据。这个过程繁琐而枯燥,但我却丝毫不敢分心,一方面要尽快找到目标,另一方面,我的眼睛如同扫描仪一般,飞快地掠过每一份文件的标题和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