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穿透薄雾,将堡垒银灰色的合金外墙染上一层淡金。两支使者团在指定的休息区度过了一个平静却注定无眠的夜晚后,被分别邀请,参加由“守望者”主导的、旨在展示实力与秩序的行程。
第一站:壁垒与利刃
陈默并未在接待室等待,而是亲自出现在堡垒主入口的内广场。他没有穿戴华丽的服饰,依旧是一身简洁利落的作战服,但肩头那枚独特的、象征着最高权限的狼头徽记,在晨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泽。
军方雷中校一行人和江东钱秘书一行人,几乎是同时被引导至此。他们看到陈默的瞬间,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在他肩头的徽记上停留了一瞬。
“诸位,请随我来。”陈默的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引领力。他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转身,带领众人登上通往堡垒上层防御平台的升降梯。
站在近二十米高的防御墙上,视野豁然开朗。墙体内侧,是井然有序的生活区、忙碌的工坊和郁郁葱葱的种植层;墙体外侧,是依托山势构建的、层层递进的防御工事——交错的反坦克锥、隐蔽的火力点、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哨塔和雷区标志。一队队巡逻士兵步伐铿锵,眼神锐利,装备精良统一,与之前他们见过的任何幸存者武装都截然不同。
陈锋适时出现,一身戎装,向陈默无声行礼后,开始用简洁精准的语言介绍防御体系的构成和反应机制。他没有夸大,只是陈述事实,但每一个数据、每一种战术配置,都让两位使者心中凛然。尤其是当陈锋提到应对大规模尸潮和轻型装甲单位的预案时,雷中校的眼神明显凝重了许多,而钱秘书脸上的职业笑容则略显僵硬。
第二站:秩序与生机
走下防御墙,陈默又带领使者们参观了堡垒内部的核心区域。他们没有进入最机密的研发部和指挥中心,但仅仅是开放的公共区域,已足够震撼。
物资仓库区,分类明确,码放整齐如山,从粮食到武器,储备量令人咋舌。贡献点结算中心,居民们有序排队,凭身份牌和贡献点兑换物资,整个过程高效透明,没有任何混乱或特权迹象。净化水厂和空气循环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彰显着内部生命维持系统的完备。甚至还有一个不大的学校,传来孩子们略显生涩却充满希望的读书声。
雷中校看着那些精神面貌饱满、对陈默和陈家人流露出自然敬意的居民,低声对副官道:“这不是一般的幸存者营地,这是一个……微型国家。凝聚力很强。”
钱秘书则更多地将目光投向那些运转中的设备和储备的物资,心中飞快地计算着其背后代表的资源调动能力和技术实力。他试图与偶遇的居民搭话,但得到的回应要么是礼貌的回避,要么是带着警惕的简短回答,让他无从下手。
第三站:无声的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