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表明:
· 强度阈值: 必须目标的情绪波动达到一定 强度,才能被清晰感知。细微的情绪变化、刻意的伪装或深藏的思绪,目前无法捕捉。
· 无读心功能: 无法读取具体思想、记忆或意图。这更像是一种高度敏锐的、超越五感的“情绪雷达”,而非精神控制或读心术。
第三项测试:实战应用模拟。
明确了能力的基本特性后,陈默开始模拟其实战价值。
场景一:审讯。
由老周扮演一名被俘的、意志坚定的“天神”低级军官(基于之前俘虏的行为模式模拟)。常规的威逼利诱下,老周表现得无动于衷,情绪色彩是一片沉寂的、代表抗拒与警惕的“深灰色”。
陈默走近至三米内,突然提及“秃鹫已死,鹰巢覆灭”,并仔细观察。那一刻,尽管老周面部表情控制得极好,但他周身那片“深灰色”中,猛地炸开了一小团代表震惊与恐惧的“惨白色”!虽然迅速被他强行压制下去,恢复了“深灰色”,但这瞬间的剧烈波动,无疑暴露了他内心的防线被撼动。这为后续的审讯突破提供了关键的方向指示。
场景二:察言观色与团队协作。
在小组战术讨论中,林婉儿对陈锋提出的某个突击方案保持了沉默,没有提出异议,表情一如既往的冷静。但站在她附近的陈默,却隐约感知到她周身萦绕着一层极淡的、代表疑虑与不安的“浅黄色”。这促使陈默主动询问:“幽瞳,对这个方案,你是否觉得有风险?”林婉儿这才坦言,指出了方案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狙击盲区。她的情绪色彩也随之转变为被理解和支持的“舒缓的淡蓝色”。
场景三:医疗诊断辅助。
苏婉将一名因创伤后应激障碍而沉默寡言、拒绝交流的伤员带入房间。伤员面无表情,眼神空洞。陈默靠近后,感知到他被一层浓得化不开的、混杂着恐惧(惨白)、绝望(漆黑)与痛苦(暗红)的复杂色彩所笼罩。这种直观的“情绪诊断”,帮助苏婉更快地确定了心理干预的重点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