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凤翼初展

安民告示随即贴出,言明琰堡主蔡琰,为保境安民,防止黄巾荼毒,不得已暂时接管中牟防务,秋毫无犯,望士农工商各安其业。

城中百姓初时惶恐,但见琰堡军纪严明,对民间丝毫无犯,甚至开仓放粮,赈济部分贫苦,恐慌情绪很快平息。

加之此前流言铺垫,不少人甚至生出几分期待,总比被不知纪律的黄巾或者刘岱的溃兵劫掠要强。

夺取中牟,如同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蔡琰并未停歇,立刻以中牟为基地和样板,兵分两路。

一路由蔡谷率领,挟新胜之威,迅速西进,兵不血刃地接管了防御更弱的浚仪县。

另一路则派能言善辩之士,持中牟安定的例子,前往开封、尉氏等县游说。

与此同时,陈留太守张邈的反应果然如孟建所料。

他得知中牟易主的消息后,只是沉默良久,最终对麾下将领道:

“蔡琰此举,虽属僭越,然其意在西部边角,并未威胁郡治,且确能阻隔黄巾流窜。刘使君正与黄巾主力鏖战,无暇西顾,我等……且静观其变。”

他选择了默认,甚至暗中下令东部兵马不得西调,变相为琰堡的行动扫清了障碍。

短短半月之内,陈留郡西部的浚仪、中牟、开封、尉氏四县,尽数落入蔡琰掌控之中。

琰堡的势力范围骤然扩大数倍,人口、粮赋大幅增加。

琰堡,议事堂。

气氛虽依旧严肃,但多了几分振奋。

“主公,西部四县已初步稳定。各县库府钱粮、户籍册簿正在清点接收。”

陈群汇报着政务,脸上带着忙碌的红光,“然官吏缺口甚大,原有官吏或留用,或逃散,需大量选派得力人手。”

徐庶补充军情:“我已按主公之意,在各县编练乡勇,汰弱留强,与琰堡老兵混编,重新布防。目前可得可用之兵约两千人,加上琰堡原有兵力,我军总数已近万人。”

杜袭则提出隐忧:“主公,虽得四县,然名分未定,恐遭物议。且刘岱若缓过气来,必不肯干休。”

蔡琰端坐主位,冷静地听着汇报。

扩张带来的喜悦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治理难题和外部压力才是真正的考验。

“官吏问题,可从琰堡学堂中择优选拔,亦可征辟当地有名望且愿合作的士子。元直、长文,此事由你二人统筹,务必尽快恢复各地行政,安定民心。”

“军务,蔡谷将军需加紧整训新军,严明纪律,形成战力。”

“至于名分……”蔡琰沉吟片刻,“我等目前实力尚弱,不宜过度刺激刘岱及其他诸侯。可暂以‘代管’或‘协防’名义行事。对外,仍尊刘岱为兖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