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烟离开侯府,脑中反复回荡着杨昭那些匪夷所思的图纸和文字。水泥、钢筋,这些词汇对她而言,比天外飞仙还要玄妙。然而,枯河滩的奇迹历历在目,她选择相信杨昭。
她立刻召集商会的核心成员,这些人都是经过柳家数代考察,忠诚可靠的心腹。她没有直接提及水泥和钢筋,而是以“新型建筑材料试验”为名,要求他们秘密寻找一处偏僻、荒芜的山谷,确保方圆十里无人居住,且易于封锁。
不出三日,柳如烟便收到回禀。在江南一处深山老林中,寻到一处废弃多年的矿坑,周围山高林密,确是理想的试验之地。她随即派遣亲信前往,清理矿坑,搭建简易工坊,并以高价招募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窑工和铁匠,谎称是为柳家打造一批特殊器皿。
然而,事情的进展远比想象中艰难。
按照杨昭给出的配方,窑工们将石灰石和黏土研磨成粉,再按比例混合煅烧。第一次开窑,满怀期待的窑工们发现,烧出来的不过是一堆焦黑的块状物,一碰就碎,毫无粘性可言。
“柳小姐,这……这东西根本不成形啊!”老窑工满脸困惑,他烧了一辈子瓷器,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配方。
柳如烟心头沉重。她仔细比对图纸,反复询问窑工煅烧时的火候。杨昭的说明中提到了“高温煅烧”,但对于古代的窑炉,如何精确控制温度,达到杨昭所说的“千度以上”,是个巨大的难题。
钢筋的制造更是困难重重。杨昭要求的高纯度铁矿石,寻遍江南也难觅踪迹。即便找到一些,冶炼出的铁块也杂质甚多,根本无法达到杨昭所说的“坚韧如钢”。铁匠们尝试了各种淬火回火之法,打造出的“钢筋”仍是脆性十足,一折就断。
一个多月过去,投入的资金如同流水般倾泻而下,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柳如烟疲惫不堪,她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这已不是她熟悉的商业领域,而是完全陌生的技术壁垒。
她决定亲自前往侯府,向杨昭汇报困境。
“侯爷,水泥和钢筋的试制,遭遇了瓶颈。”柳如烟开门见山,声音里带着些许沙哑,“窑炉温度无法精确控制,矿石提纯也困难重重。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但……都失败了。”
杨昭放下手中的卷宗,那上面是苏墨呈上的黄龙岗勘察报告。他抬眼看向柳如烟,见她眉宇间尽是倦色,心中了然。
“这些,都在意料之中。”杨昭平静地说,“并非工匠们无能,而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尚未触及到这一领域。柳家商会能做到这一步,已属不易。”
他沉吟片刻,然后从书案上拿起一张空白宣纸,用笔蘸墨,在纸上画了起来。他画的不是具体的器物,而是一些抽象的图形,旁边还标注着数字和符号。
“柳家可寻到一种名为‘石墨’的矿石?”杨昭问。
柳如烟愣了一下,石墨并非稀有之物,多用于绘画和打磨。“有,侯爷需要石墨作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