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临危受命,京城布局

皇帝缓缓抬手,示意殿中安静下来。他目光深沉,再次落在杨昭身上。“杨家主,你此言当真?”皇帝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杨昭毫不犹豫:“臣所言,字字属实,天日可鉴!”皇帝沉默了片刻,殿内气氛凝固。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皇帝的最终决断。

终于,皇帝深吸一口气,他没有立刻回应杨昭那惊人的提议,而是缓缓开口,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杨家主所提之国债与生产力提升之议,朕决意,先行于一地试行。若果真如杨家主所言,能为大乾带来勃勃生机,朕必将举国推行!”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杨昭身上,带着一丝审视和期待:“杨家主,你可敢接下此重任,亲自督办此事?”

杨昭闻言,心中波澜微起。皇帝并未直接采纳他上缴家产的提议,而是选择了更为稳妥的“一地试行”,这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一种更为严苛的考验。若不能在局部展现成效,那宏大的蓝图便只是空中楼阁。

他抬首,直视龙椅上的皇帝,躬身应道:“陛下圣明!臣杨昭,愿为陛下分忧,为大乾社稷尽绵薄之力!”他的声音平静,却传达出一种坚不可摧的决心。

皇帝的脸上,浮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满意。他沉声宣布:“好!既然杨家主有此雄心,朕便将汝州交于你,作为新政试行之地。汝州地处中原,民风淳朴,然近年旱涝不均,民生多有困顿。朕予你便宜行事之权,调动当地官府,军民协同,以汝州为基,为大乾开辟新路!”

此言一出,殿中再次掀起一阵低语。汝州!那可是个出了名的穷困之地,近年灾害频发,地方官吏束手无策。将此地交给杨昭,既是赋予重权,也是将其置于烈火烹油之上。若能成功,自然功盖天下;若失败,杨昭的一切豪言壮语都将成为笑柄。

户部尚书张大人和吏部尚书王大人对视一眼,各自心头暗松。皇帝虽未直接否定杨昭,但将他发配到汝州这等苦寒之地,无疑是变相削弱了他的影响力。即便杨昭真有通天之能,想在汝州这烂泥塘里开出花来,也绝非易事。他们甚至能预见到杨昭焦头烂额的窘态。

那名先前攻击杨昭的御史,此刻也露出一抹冷笑。在他看来,杨昭不过是侥幸言中,如今被发配边远,再无机会在京城兴风作浪。

杨昭却神色不变。汝州,正是他心中所想的试行之地。此地民生艰难,意味着改革阻力相对较小,且一旦成功,效果将更为显着,更具说服力。他要的,不是在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让所有人都看到新政的巨大潜力。

“谢陛下隆恩!”杨昭再次躬身,声音洪亮,“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皇帝挥了挥手,示意散朝。百官鱼贯而出,许多人经过杨昭身旁时,都多看了他几眼,目光复杂。有幸灾乐祸的,有好奇观望的,也有隐约带着敬佩的。

杨昭走出金銮殿,苏墨已在殿外等候。他走上前,低声问道:“家主,汝州之地,并非善茬。此去,恐步步维艰。”

杨昭微微颔首,脸上不见丝毫忧虑。他抬头望向宫城深处的天空,那里似乎笼罩着一层无形的压力。

“正是因为艰险,才更能彰显新政的价值。”杨昭轻声应道,“京城的那些豪门世家,正等着看杨氏的笑话。我们要在汝州,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明白,何为真正的国本,何为真正的富强。”

回到府邸,杨昭立刻召集苏墨、李沐风以及几位核心管事议事。他将今日朝堂上的情形简要告知,并宣布了皇帝将汝州交予他试行新政的决定。

“汝州,地处中原腹地,扼守南北交通要冲。其地理位置重要,但近年来,因连年灾害,百姓流离失所,匪患丛生,官府治理不力。”苏墨展开一张大乾疆域图,指着汝州的位置,沉声分析,“当地豪强盘根错节,与京城一些势力也有勾连。家主此去,不仅要面对天灾,更要面对人祸。”

“这些,都在预料之内。”杨昭端坐主位,神态从容,“系统,开启【数据沙盘】,以汝州为核心,模拟其各项数据。包括人口、土地、气候、物产、交通、匪患分布、以及当地官绅势力图。”

【数据沙盘】迅速运转,汝州的各项数据在眼前清晰呈现。杨昭一边观察,一边与苏墨、李沐风讨论。

“汝州最大的问题,是水利失修,导致旱涝频发。”杨昭指着沙盘上几处河流走向,“【知识库】中,有多种水利工程方案。我们需要选择最适合汝州地势且能快速见效的方案。同时,推广高产作物和新型农具,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组织。”

李沐风则从军事角度分析:“汝州匪患严重,多为饥民啸聚。若要推行新政,必须先安定地方。臣愿率部前往汝州,肃清匪患,为家主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