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清晨。
天南大学校园内,秋意渐浓,几片早凋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下。步高峰穿着一件薄外套,站在宿舍楼下,等待着公共悬浮公交。他看了一眼个人终端上显示的积分:-4884。这个数字依旧刺眼,但比起巅峰时期的负值,已是好转许多。新学期伊始,除了学业和“新风能”项目的持续推进,学校要求的必修社会实践环节也提上了日程。
他本次参加的是由校团委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联合组织的“科技普法进社区”活动,为期两周。他被分到了城南的“枫林苑”社区小组,同组的还有法学院的一位学姐王莹,以及理工学院负责技术支持的两位同学。
“步高峰,这里!”王莹在社区活动中心门口招手,她是个干练的女生,对法律法规极为熟稔。
“王学姐,早。”步高峰笑着走过去,同时不动声色地感知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气流平稳,社区活动中心内部人员情绪似乎有些焦躁,空气微粒的震动频率偏高,预示着可能有麻烦事。
“早。情况有点复杂,”王莹压低声音,快速介绍道,“我们接到的第一个‘硬骨头’,是关于‘清风仪’的群体投诉。”
“清风仪?”步高峰心中一动。这是一种宣称能优化室内空气流动、节能环保的小型家电,其基础原理,与他研究的“新风能”项目在空气动力学上有那么一丝微弱的相似之处,当然,层次上天差地别。
“对,‘迅风科技’的产品,上市半年,宣传得天花乱坠。但枫林苑社区有超过三十户居民联合反映,产品使用不到三个月,就出现出风不稳定、噪音异常增大、甚至疑似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反而下降的问题。他们怀疑产品存在设计缺陷或者质量问题,要求退货赔偿,但厂家态度强硬,只同意按说明书条款进行有限维修。”王莹眉头微蹙,“居民们情绪比较激动,厂家代表等会儿也要过来。我们的任务是协助双方沟通,理清问题,引导依法解决,避免冲突升级。”
步高峰点了点头,眼神沉静。这正是一个观察社会、实践所学,同时可能赚取积分的好机会。他默默在心中对系统下达指令:“推演本次纠纷调解顺利解决的关键因素,聚焦于证据收集和适用法律条款,推演时长:1天。”
【叮,消耗10积分,推演进行中…推演完毕。关键因素:1. 获取独立第三方对“清风仪”异常运行时的实时空气动力学数据(重点:异常波动频率、次声波成分);2. 定位《元祖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关于“产品性能与宣传严重不符且影响基本使用”的界定标准;3. 利用《产品质量法》中关于“批次性潜在缺陷”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消费者提供初步证据后,由生产者证明不存在缺陷)。】
积分更新:-4894点。
得到提示,步高峰心中有了底。关键在于证据,尤其是那些常规检测难以捕捉,但确实存在的“异常波动”。
很快,在社区活动中心的调解室内,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三十多位居民代表群情激愤,而“迅风科技”的代表,一位姓钱的经理,则面带职业化的微笑,反复强调产品符合出厂标准,个别问题属于“个案”,并拿出厚厚的检测报告(都是在标准实验室环境下测得的“正常”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