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天南大学能源动力学实验室。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臭氧、润滑油和淡淡兴奋的气息。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攻关,尤其是在步高峰于大赛中展现出的惊人“环境适应性”启发下,“新风能”项目团队成功将之前相对庞大、主要用于演示的原型机,迭代成了一个仅有行李箱大小、银灰色流线型外壳的实用化装置——代号“清风一号”。
此刻,“清风一号”正安静地放置在测试平台上,连接着密密麻麻的传感器。林雪紧盯着控制终端屏幕上瀑布般刷新的数据,陈浩、苏晓、赵刚、孙静、李悦等人围在一旁,连楚风也放下了手头其他事务,目光灼灼地看着那台凝聚了众人心血的机器。
步高峰站在稍远处,双手插在实验服口袋里,面色平静。他的气核经过一周多的持续蕴养,隐痛已基本消失,虽然距离完全恢复还有距离,但已不影响日常活动和低强度修炼。积分-4604的数字依旧醒目,提醒着他资源的重要性,也让他对即将到来的测试结果更加关注。
“最终校准完成,启动综合性能测试序列三。”林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按下了启动键。
“清风一号”发出低沉的嗡鸣,指示灯依次亮起。测试室内模拟的环境参数开始变化——温度骤升、湿度加大、特定污染物浓度提升。然而,在“清风一号”工作范围内,温湿度以惊人的速度稳定在设定值,污染物浓度曲线则几乎是垂直下降,迅速归零并维持在极低水平。
“能效比……达到了理论值的98.7%!”苏晓看着跳出来的第一个关键数据,忍不住低呼。
“噪音控制,比上一代降低了15分贝!”赵刚补充道,脸上满是兴奋。
“体积缩小了60%,功率密度提升了两倍!这……这完全达到了商业化部署的标准!”孙静看着对比图表,声音都有些发颤。
李悦快速计算着:“按照这个性能,在标准办公环境下,其能耗仅为传统系统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测试数据一项项出炉,每一项都远超团队最初的预期,甚至比大赛演示时步高峰暗中辅助下的表现还要优异和稳定!这得益于步高峰将一些对气流更精微的理解(隐去了超凡本质,以优化算法的形式)融入到了控制核心的迭代中。
成功了!而且是巨大的成功!
实验室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陈浩激动地捶了一下墙壁,林雪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罕见的灿烂笑容,就连楚风,也用力地挥了挥拳头,眼中闪烁着真正属于技术突破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