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草原

这一点,从定制扩编的水师便可清楚看出。

毕竟,水师之建设,哪怕只是最基础的战船,也非是一时之功。

数支水师,数百艘小船,数千门火炮,皆是常年累月之功。

更别说合格的水师将士了,一个步军将士,抓了壮丁,稍稍训练几个月,便是一名堪用之士卒,而水师将士,显然没这么容易。

且如今愈发昌隆的海贸交易,也占据了各大船厂相当一部分的产能,更是拖延了几大水师成型的速度。

不解决北方威胁,每年投入北疆的海量钱力物力,就不会减少丝毫,再加之绵延的天灾,朝堂中枢的重心就始终会陷在北方。

南与北,在国力的限制下,必然需要抉择,而目前,大恒只能选择北方。

廷议依旧持续,现如今这场廷议,在情报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众文武也只能局限于猜测之上。

当然,这些猜测,都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定下大恒在战略决策。

狗咬狗之下,大恒,当如何自处?

这一次,武官也好,文官也罢,倒是难得的达成了意见一致,那就是坐视旁观,谁弱帮谁!

尽可能的挑拨是非,让这两个大恒的心腹大患,在这战争中,尽可能的被放血,以减少他日大恒北上的战略压力。

这个根本方针确定之后,一切显然就好说了,不管事情起因如何,其中掺和了什么恩怨情仇,大恒只管遵守这个根本之策,当一个合格的“搅屎棍”。

在大恒战略决策定下之后,大恒这台尘封数年的庞大战争机器,亦是随之转动起来。

囤积于京城储备粮仓的海量粮草,军械,亦是源源不断的运至北疆及西北边镇。

不参与战争,却也不代表不准备战争。

未谋胜,先谋败,这一点,便是天子一向的用兵策略,而天子一手铸就的军队头脑,总参谋部,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