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没一会儿,石兰晚报的记者来了,重点采访了顾学章和市委书记,找了几名商家和围观群众,听说是要上省报的,可把他们紧张得,坑坑巴巴说不出一句整话。

会不会被当成阶级敌人?

会不会被当成投机倒把?

会不会被批斗?

会不会……

想到以前的种种可能,大家谁也不敢说这是一场好会,带着一种被抓壮丁的悲壮感,用哭音唱了一首《社会主义好》,那脸,比哭还难看。

记者一看,这不行啊,副省长已经说了,这是一次试探,成功的话是要全省推广的,农民们个个吓得如丧考妣,还咋证明是个好的交流会?

于是,他们拉着采访设备,挤进人群,终于在一个不错的位置上找到两名忙碌不堪的摊主。跟其他人的如丧考妣不一样,这两口子见到话筒,那叫一个激动,涨得脸红脖子粗的说:“感谢党和国家,感谢阳城市委,感谢物资局给咱们老百姓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把自家罐头食品送到大河口来,满足大家……”

得,这话说得,跟做慈善似的。

记者问:“两位能不能说一下,一上午的时间,你们卖出去多少货?”

两口子对视一眼,藏也藏不住的笑:“不多不多,主要是心里开心。”

可记者一看,那密密麻麻的人,谁都买几个罐头,称几斤果脯,掌秤那小姑娘手就没停过,能不多?这是怕招人眼吧!

这就是高元珍王满银两口子,嘴都咧到耳后根啦!幺妹和春晖过来帮了一会儿忙,就被对面的大河皮革厂交过去了,那边更忙嘞!

几十号顾客排在摊位前挑选皮包,有男有女,款式也是男女分开的,厂里几个年轻人找货,收钱,推介,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还有几个从远处来的采购经理或者小老板,正在打听他们的包咋卖,多钱一个,能不能便宜几块,如果现在订货的话啥时候能拿到?

“三百只以内的话,今儿就能拿到,卫红带老板们去厂里。”苏强东安排道。

其他人见居然能直接上厂里参观,那眼睛瞬间就亮了,“我只要五十只,能去看看吗?”

“行!卫红等等,等这位叔叔一起。”

苏强东嘴巴厉害,脑袋又活,有他招揽,这大单客人是带走一波又一波。幺妹和春晖,就负责零售,忙到中午连饭也顾不上吃嘞!

第168章

终于, 忙到中午十二点半,人流量终于少了三分之二,可中间这条“街道”还是有不少人。

刘惠和王二妹过来, 换几个年轻人回去吃饭, 也给高元珍王满银带了两盒饭, 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人手, 走不开。两口子除了黄柔母女,谁也不信,自然不愿意招工,啥都是自己扛着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