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是灾民问题。

受灾三地官员出缺。

照本宣科死搬齐民要术的学子, 被乾元帝摒弃。

乾元帝要的是因地制宜,发展农桑经济的具体办法。

简单说, 你有什么办法让百姓安居乐业,不欠赋税。

长江黄河沿岸容易发水,会治水抗涝,旱涝保丰收吗?

甘肃如何解决干旱蝗灾的问题啊?

阅卷后,乾元帝觉得有大有收获。

举子提到改良植物品种的问题,种植抗旱高产的作物。

有的举子言之凿凿, 福建有人种植某种作物,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种作物有轻微的毒性。

据说木薯只要丢在野外, 就能自行生长, 对于土地要求不高。

唯一的缺点就是生长期很长,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储备粮食。

年景好,各种细粮丰收,它可以煮酒,也可以晒干,打成木薯粉,作为储备粮。

也有人说在福建有人种植甘薯,甘薯跟木薯的区别就是生长期短一些。

但是,目前来说还没有熟练的种植技术,产量如何正在试验。

朝廷可以组织试种甘薯。

因为有人说,这种植物是一种外来植物,在西洋十分高产,只是咱们不知道具体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