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就包括秦风之前跟那位女客人所说的“把被收割走的羊毛吃回来”,以及连黄秋静所说的“来得越早,占的便宜越多”都没放过。
弄好海报之后,秦风又去了趟复印店,打印了20张镶塑料膜的新菜单。
做完这些,秦风才带着战利品,回到了店里。
店里头有一个专门用来贴海报的金属支架,这是秦风让施克朗专门定做来的。
在秦风看来,只要是服务行业,再小的店,也应该有这么一个东西。海报这玩意儿,只有你自己严肃对待,客人才会认真看,不然的话,海报就不是海报,而是低幼涂鸦。
当天晚上,客人们并没有注意到秦风小店的这些细微变化,因为绝大多数人昨天都没来过。
不过秦风和伙计们的服务,倒是打从一开始就非常流畅,昨天当了试验品的客人们,算是“试得其所”。
开业前的最后演习,可以说相当成功。
到了次日,下午3点来钟,秦风早早就下了单的立式饮料柜,终于姗姗来迟地送到。
秦风把饮料柜摆在正厅后墙的正中央位置,原本空荡荡的屋子,一下子就显得饱满起来。这招是施克朗教的,具体原理不明,但确实很管用。
送冰柜的人前脚刚走,送招牌的人后脚就跟着到了。
等了许多天的秦风,赶紧让人上楼把招牌挂上,厨房里的人,这时候也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全都跑出来看热闹。
片刻之后,招牌被挂到了朝向十里亭路路口的前台上方。
这个位置,是秦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的,与其为了追求无用的对称,而把招牌挂在勉强十八中校墙的正中央,倒不如把它搁在客人们走进巷子后,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花了上千块做的烫金大字招牌,一挂上去,秦风就乐了。
后巷油炸烤串——秦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