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博士后生涯结束后,方思敏以“学成回国效力”为借口,回到了阔别八年之久的祖国。

刚回国的时候,凭借身上那层金光闪闪的海归博士的外衣,方思敏收到了不少用人单位的邀请。

照理说如果他有自知之明,当时就应该老老实实去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以他的起点,日后混个处级干部应该不成问题。但方思敏偏偏性格固执,非要在学术界发展,然后一来二去,很多国内的高校就很快意识到,这货根本就没有什么能耐,论真才实学,顶多就是本科生的水准,甚至可能还不如某些能力较强的大三大四的学生。

在国内的各大高校之间丢人现眼了一圈回来,方思敏为了面子,就更不想去当什么公务员。

他挖空心思想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于是慢慢的,便走上了写科普文章的歪路。

而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年,再也回不了头。

长期的写作工作,让方思敏的生物钟完全倒成了昼伏夜出的状态,他一般每天早上8点左右睡觉,中间醒来吃顿饭,下午还可以再接着睡。一直睡到晚上10点之后,整个人才会彻底清醒过来。醒来后的第一件事,通常是先开电脑,磨磨蹭蹭地先把当天早上的新闻全都看一遍,看到有什么自己可以发挥的话题,就上搜索引擎,把别人的观点全都看一遍,然后整合一下,就成了自己的文章。

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3个小时左右。

托他家里人的福,这些小文章还算有点市场,一个月多则能赚四五钱,少则三四千,对于一个大龄留美博士而言,寒酸是寒酸了点,但好歹能解决温饱问题。

方思敏有时候觉得,这么过一辈子,倒也不是不行。

不久之前,方思敏忽然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新产品,叫作微博。

他虽然跟不上现实社会的生活节奏,但对网上的新生事物,却掌握得非常迅速。

方思敏很快就看出了微博的发展前景,觉得这东西绝对是传播思想的利器,然后好奇之下,又查了查微博的出品方——秦朝科技的资料,紧接着发现秦朝科技的创始人今年居然只有18岁,仅仅只是一个大一学生之后,方思敏当时整个人就都不好了。

他开始郁郁寡欢,开始怨天怨地,整整两个月,他几乎没有什么心情写文章,两个月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2000块,连伙食费都不够。

这种困顿,越发使得他感到心情烦躁、精神狂躁。

而就在这时候,网上的一则消息,瞬间驱散了方思敏所有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