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实在来不及了,好在审核章节全部过关,明天抓紧时间给大伙补上。很感谢那些投诉的人,你们真行。不爱看就别看呗,为啥要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云南中路上,李浩靠在车门上,怀里抱着瓷娃娃一样的永儿,仰着头看着弄堂上的三个字,福昌里。
前世他的儿童时代就在这里度过的,一家六口,住在八个平方加一个阁楼的房子里。记得有一个电视名字叫《蜗居》,那时候李浩家比蜗居还不如。
那时候他和妹妹只有两个地方可以选择,要么邻居家谁有空地就睡一晚,明天再继续找。要么夏天时候搬两张躺椅,睡在马路边。
早上就吃一碗开水泡饭,下饭的就是五颜六色的什锦菜。他从来没有觉得苦,经常拿着票根混到工人俱乐部里面去看戏,看书,看电影。或者跟着爷爷去人民广场对面的三角花园玩耍,或者跟练武者比划几下,或者听爷爷跟人家唱京剧,或者和几个小朋友追打嬉闹。
邻居关系比亲戚还要好,调皮闯祸了,老妈拿起鸡毛撢子要打屁股,自己就扯着嗓子哭喊,不出五秒,隔壁毛家阿婆就会踮着小脚来劝架,把自己当小鸡崽子一样护在怀里。
还有好多好多,以前从来不曾在记忆中出现的画面,人物,一一在眼前划过,惹得自己想笑又想哭的。
可惜,记忆中的所有都没有了,消失了。熟悉的邻居不见了,爷爷奶奶不见了,爸爸妈妈不见了,文静的妹妹不见了。
“爸爸,我要吃糖。”怀里的永儿忽然伸出手,身子不断在扭动。
李浩顺着她的手看去,只见一个挑着麦芽糖的贩子正喊着号子走过来。
应该是黄月给她买过,所以小家伙记性好,一眼就认出来这种挑子。
吴静把小贩拦住,称了半斤回来。李浩让大家都分着吃一点,尝尝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小孩口水腺体特别发达,舔着麦芽糖,居然口水流不停。李浩也是被她气笑了,恨不得把手绢塞她嘴里。
“浩哥,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辛满嚼着麦芽糖,过来劝。
李浩原本想去淮海路前世第二个家去看看,想想算了,又不是没有去看过,依旧物是人非,什么都没有找到。
辛满倒不是催他,主要是三辆车停在路边,太扎眼了。
刚到家,就来了几个不速之客,姜家长带着卢湾区区长跑来要茶水喝。
李浩自然知道他们是找他有事,喝茶也只是个借口。
闲话过后,姜家长说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申江菜场肉蔬涨价的事情。
“今天去菜场看看,就听见人家说,新市长一来,啥事没干,菜篮子先涨价。臊得我呀,恨不得当场一头撞死。李浩啊,我也是来跟你这个诸葛亮求计,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啊?”
李浩笑了,“怪不得我家阿姨一大早也在抱怨,说是菜又涨价了,原来是你这个大市长去买菜了。”
姜家长一脸羞愧壮,“你就别调侃我这个老头子了,说吧,有什么好办法。”
李浩脸色正经起来,“我这几天也在到处转,了解了一些情况。申江人的收入水平按照全国来看是领先的,可物价呢?高的有些离谱。究其原因,还是供运需关系出了问题。但是只有掌握真实数据,我才会有建议。”
卢湾区长递给李浩一叠文件,“这是我们近一个多月在全市菜场,蔬菜基地,养殖场等做的调研数据。”
李浩说声谢谢后,接过来仔细看起来。
姜家长则抱起永儿要逗她玩,没想到永儿死活不肯,伸手要妈妈。
胡明月有些尴尬接过还在,“她有些认生,熟悉了就好了。”
姜家长摸摸口袋,有些遗憾,“来的匆忙,没有带好吃的。我的孙子比永儿大一岁,调皮的很,还是女孩子好,文静。”
他们在一旁闲聊,李浩在看数据,越看心里越不舒服。看似数据好像都很全,其实都流于表面,对实际问题的反应没有太大帮助。
李浩转到书桌那里,拿出纸笔开始登记数据,并且拿出尺子在地图上测量距离,计算里程。
姜家长看在眼里,心里暗叹不已。从李浩的工作态度看,这人就是一个极其细致的人,怪不得年纪轻轻,就打下了这么大的江山。
吴静买了一些水果,洗干净后拿了进来,给他们分了,却没有去打扰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