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千万平方公里江山尽归汉土

半年的时间。

仅仅半年——整个大明的疆域,竟比过去整整扩大了一圈!

原本张家口以北就是边疆,如今那边已是内地腹地,百姓正搬去修学堂、建邮局、种地养羊。

而曾经图上的“漠南漠北”“西伯利亚”,现在统统成了明军操练场、农垦区、兵工厂!

军报送到孙传庭案前时,战后的灰尘尚未散尽。

他坐在破旧的沙俄官邸里,看着地图上一条粗红线——那是新划定的疆域边界。

从山西张家口开始,一路向北、向西,穿过贝加尔湖、越过叶尼塞河,一直划到了乌拉尔山。

那红线,就像一把刺破旧世界的长枪,插进了他们从未想象的地方。

“这一笔啊……”

孙传庭看着地图,喃喃开口,眼神发亮:“比打下一百个城都过瘾。”

窗外有士兵正在卸羊肉。

是北地送来的鲜羊,刚宰没几个时辰,还冒着热气。

小兵边搬边笑:“将军说过——以后咱兄弟天天吃草原羊!不吹牛!”

旁边另一人撕开纸包,腌肉香气扑鼻:“你知道吗?这地儿以前是蒙古王爷的牧场,现在——归咱大明了!”

远处传来孩子的笑声,是移民队刚安顿好的百姓娃娃,他们在院子里学汉字,拿粉笔在墙上歪歪扭扭写着“摩斯科”三个字。

写完还问老师:“老师,这三个字以后也是咱们家乡吗?”

老师弯下腰,摸了摸他头顶:

“是啊。”

“你记住,从今年起,摩斯科就是大明的城了。”

这段扩张,扩的不是疆域。

是气魄,是文明,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被围困、被封锁、被耻笑之后的——长啸而出!

沙俄的旗帜已经烧完了。

城堡改成哨站,旧贵族的家被挖成粮仓,矿井传来新的轰鸣。

而大明的龙旗,正一面面插上雪原。

插在那片曾嘲笑汉人“软弱无用”的大地上。

插在那些过去只能仰望的地图边缘。

插在——人类历史从未想象过会被东方文明征服的终点。

这更是一次将历史写进新纪元的伟大拓土。

在大明的版图上——漠南、漠北,乃至那整座被西方称为“俄罗斯”的帝国,如今都已被重新涂上了赤红的颜色。

从山海关一路北上、穿过贝加尔湖、横跨图瓦草原、越过鄂毕与叶尼塞两岸,一直到乌拉尔山,乃至更远处那座冰雪覆盖的摩斯科城。

整整八百万平方公里的新土地,像一道铁墙般砌在帝国北线边境之外。

而南方旧疆,也因此不再是边疆,而是帝国中心。

有人说,那是一笔“地图都装不下”的疆域。

可真实的改变,远不止地图那么简单。

当初南方城镇的百姓,还记得小时候吃肉得凭票。

如今不过一个清晨,北京肉市就传来消息:

“来自北地的鲜牛肉下锅啦!”

草原牛羊已超亿头,牲畜成群如潮,奶粉像水一样被压进车队,一车接一车运往南方城镇。

菜市口的老大爷边喝奶边骂:“以前说咱汉人只会种地,吃不上肉——现在他们来抢咱的肉都得排号!”

有人站在军工厂高塔上,看着最新一批钢锭被拉入冶炼炉。

乌拉尔的铁、锌、铅就堆在仓库后山,像山一样高。

矿车轰鸣如雷,三班倒都来不及清货。

而在那片针叶林中,落斧声从未停歇。

千里林海、万树高原,百年老树按吨称重,兽皮、药材、木料如浪而出,成就全国最大林区——北境林政总署。

“以前是人进山,现在是山进人。”

若再往西走——三条大河,鄂毕、叶尼塞、勒拿,冬天冰封,坦克通行如履平地;夏日解冻,货船穿行如织。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民族的安静觉醒。

他们曾困守东南,曾闭关自守,曾被洋枪洋炮轰开大门。

可现在,他们用脚丈量过冰原、用铁履踏碎敌国宫墙、用命拿下了八百万平方公里的荣耀。

没有人再问这场战争值不值得。

他们只看见了成果——

是孩子们喝上了北地奶粉;

是士兵们吃着草原羊肉在训练场上吼号子;

是矿车、蒸汽、炮声、鼓声,一起汇入大明心跳的节奏里。

这不是胜利。

这是文明的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