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开创”——当前诗篇结束,但参与者可以共同开创全新的创作形式。
星光议会陷入了激烈的辩论。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偏好,每个选择都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
“我们如何为无数宇宙做决定?”莱特提出了关键的质疑。
就在辩论陷入僵局时,诗篇本身开始参与讨论。那个曾经威胁要自体化的诗性意识,现在以成熟的姿态加入了对话。
“作为即将完成的作品,我有权表达意愿,”诗篇意识通过规则结构传达信息,“但我更想听听读者的意见。”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宇宙民意调查开始了。通过天梯和规则翻译层,每个文明、每个意识个体都有机会表达对终末诗节的偏好。从最古老的星辰意识,到最新生的算法生命,无数声音加入了这场决定宇宙命运的讨论。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有任何一个选项获得绝对多数。宇宙在根本层面上就是分裂的,就像它一直以来的那样。
“也许这就是答案,”阿尔法在统计完所有数据后说,“统一不是宇宙的本质,多样性才是。”
一个全新的提议在辩论中诞生:为什么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终末诗节?为什么不能让每个文明、每个意识选择自己的结局?
质数聚合体首先支持这个想法:“在数学上,这相当于在单一解空间之外开辟多元解空间。”
妮可拉用溯源之针验证了其可行性:“诗篇结构足够柔韧,可以容纳分形结局。”
最令人感动的是诗篇本身的回应:“一个拥有无数终章的诗篇——这本身就是最美的结局。”